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秦汉瓦当:屋檐上的艺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10-06 14:25:2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所谓“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是后世为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而将秦汉时期的砖瓦统称为“秦砖汉瓦”。这期将带您领略先秦两汉建筑艺术中的精髓——瓦当。

  瓦当,是瓦筒顶端的下垂部分,起着装饰屋檐和保护椽头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建筑部件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曾长期获得中外学者和艺术家的青睐,成为一个得到专门研究的学术和艺术领域,实属罕见。但事非偶然,瓦当确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虽小但却灿烂夺目的明珠。

  发源

  陕西关中最先发明和使用瓦当

  陕西关中地区是先秦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瓦当最先发明和使用的地区,上图是位于陕西西安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内馆。瓦当出现在西周早期,开始为素面半圆形。至西周晚期,当面出现了阴刻的简单而朴素的纹饰。战国时由于建筑工艺的提高,当面上出现了与青铜器纹饰相同或近似的夔纹、饕餮纹、植物纹和动物纹。当时在今宝鸡凤翔界内的秦国,当面上流行雕刻各种动物侧面单独图案,以及水涡纹、葵纹、树纹、叶纹等连缀图案,由此可以瞥见秦人生机勃勃的草原游牧狩猎生活之一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仿六国宫阙形式,在咸阳附近建宫殿群。原六国艺匠被召云集秦都,是各国建筑艺术得到溶汇。这时瓦当的纹饰从题材、内容、形式雕刻手法上都博采众长,形成秦代清新,写实的艺术风格。当时由于铁器的普通使用,农业发展很快,因而在瓦当图案纹饰上也出现了与农业有关的各种景物,如鸿雁、蜻蜓、秋蝉、蝴蝶、鱼群、花草、树木、谷穗等等。其中水纹图案变化尤为丰富,可与《史记》“昔文公获黑龙”秦得水德的记载互相印证。

  纹饰

  瓦当纹饰主要有三大类

  汉朝初期,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政治、军事、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中原与边疆的沟通、南北文化的交流,边塞异域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对中原文化起了深刻的影响。瓦当纹饰也随之更趋于丰富多彩。就其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画像图案、几何装饰图像和文字图像三类 。

  汉代提倡黄老思想,长生不死的游仙思想也非常盛行。画像图案瓦当多取材于象征四方、天地、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装饰图案瓦当则以卷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字纹图案瓦当的书法艺术颇具新意,秦代字纹瓦当已有不少创造,到了汉代则更趋繁缛富丽。

  瓦文

  瓦文词语以吉祥语、祷颂词最常见

  最初的文字瓦当,字体匀称,排列平整。在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和西安北郊横桥遗址附近,曾多次采集到“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的十二瓦当,其瓦质、色泽、大小及造瓦手段皆与秦瓦相似,这可能就是文字瓦当的雏形。汉代的文字瓦当,以“汉并天下”、“唯汉三年并天下”等文字为代表作。自武帝起,文字瓦当的使用更为广泛,多用于宫殿、官署、宛囿、关隘、陵墓、祠堂、私舍等建筑上。瓦文词语以吉祥语、祷颂词为最常见,如“延年益寿”、“与天无极”、“长乐未央”等。这些词句与汉赋中的词语及当时印玺、铜镜、丝绸、砖文上的铭文词句相通。

  再有为注明建筑物名称用途的瓦文,如“年宫”、“上林”、“宗正官当”、“华仓”、“京师庚当”等,起着类似今日的牌匾的作用。还有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含有纪念意义的瓦文,如“万岁”、“千秋”、“天地相方,与民世世,中正永安”等。瓦文少则一二字,多则十余字。瓦文以篆书和隶书为主,间有鸟虫篆、缪篆、章篆、真书等多种书体。瓦文随势屈曲,顾盼朝揖,或配以画像图案和界格,互相衬托,极尽变换之妙。瓦文中有“常”与“长”、“毋”与“无”、“嘉”与“加”等同音异体字的通用,循此亦可探究当时文字假通的一般规律。

  雕塑

  平面凹凸的手法表现出浑拙的风格

  秦汉瓦当纹饰在表现和雕塑手法上,亦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以画像图案瓦当为例。战国时多为独行侧身、单耳卷尾的图形,平面凹凸的雕塑手法,块面感觉比较单纯,表现出先秦时代朴实、浑拙的风格。

  秦及汉初,瓦当上的动物图形组合对称,富于装饰性。以阴文线雕,点线变化巧妙,有着明快写实的气韵。

  王莽及东汉时期,白虎宽厚的斑纹、朱雀细褥的羽毛,都以半圆浮雕手法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现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如蟾蜍、玉兔、螳螂等等,显得丰富多彩。

  在出土瓦当的当面上,常见饰以白垩与朱红色,这与历代对色彩的尚好及审美心理有很大关系。一般说白色象征平和,红色象征热烈。当面上色彩在阳光照射下,阴阳相背、凹凸起伏,光线强弱变幻,与建筑物浑然一体,产生一种和谐的节奏和韵律。

  工艺

  秦汉时已经成熟

  瓦当的制作工艺,在秦汉时已经非常成熟。西安西郊三桥街南的秦汉古建筑群遗址中,曾发现了九座汉初的宫瓦窑址。从遗存的大量筒瓦、 瓦当、瓦范以及制陶工具看,秦及汉初是先造瓦心,再粘边轮。文字瓦范的凹槽一般作半圆或菱形状,这样不仅利于瓦当脱落,而且也使文字更加清新精神。

  瓦当,已经远远超出建筑物附丽品的地位,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它显示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的杰出能力,是我国古老文化历史的见证。它对我们探究古代历史、建筑、艺术、工艺以至绘画、文字、书法等等,都是无价之瑰宝。

  (参考收藏杂志)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