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贵州六盘水践行“两山论” 加强水环境治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13 12:42:3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李曼 李佳 点击: 评论:0

   2023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环境治理的“成绩单”令人眼亮——全市22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水质优良率(III类及以上断面比例)100%,水质达标率100%;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了2023年2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1条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顺利完成,1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

(供稿)贵州<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六盘水</a>践行“两山论”加强水环境治理_fororder_旧院水库

旧院水库

   近年来,六盘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共治共享、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盘水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全市河流分属三岔河、北盘江、南盘江3个流域,长10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71条。

(供稿)贵州<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六盘水</a>践行“两山论”加强水环境治理_fororder_龙贵地水库

龙贵地水库

  六盘水以实现“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怡人、生态功能自然”为目标,制定了水城河综合治理“路线图”、污水提质增效“四步走”、海绵城市建设“三协同”、河道生态修复“两提升”等规划,通过实施引清入河项目、管网诊断及清淤项目,以及水城河流域凤池园河水城古镇景观河道水体净化项目、水城河样板段生态修复等项目,使这条绕城穿行的“母亲河”,达到了“长制久清”的治理目标,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生态河”。

  每年春天光临,水城河两岸樱花绽放,清澈的河水倒映着粉红的花瓣,人们赏美景、品春色、拍美照,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供稿)贵州<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六盘水</a>践行“两山论”加强水环境治理_fororder_水城河

水城河

  2017年,六盘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市、县、乡、村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全市1678名河长上岗履职,对全市306条河流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同时,六盘水市实施“河长+厂长”推动地企共治共管,增强企业参与河长制和水环境防治工作的主动性,目前,落实企业河长365名。

  同时,六盘水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启动“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2019年6月成功入围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经过2年的示范建设,六盘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7项,完成投资12.54亿元,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和污水管网“空白区”。

  目前,六盘水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实施九洞桥二期、“两沟一片”排水管渠改造、水城河截污箱涵检测及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已解决小屯污水处理厂晴天溢流问题。六盘水还制定《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长效管理办法》,并以九洞桥污水厂为试点,逐步推行“厂—网”管理模式,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六盘水还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效果。2022年,六盘水市入围贵州省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进一步助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六盘水强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目前,六盘水4条纳入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治率达到100%。(文/图 李曼 李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