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如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今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重点关注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2-15 16:10:0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秉泽 王新伟 点击: 评论:0

202502159520.jpg

 

  近年来,贵州持续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深入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精开资源、广拓客源、升级服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持续走深走实。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0.4%、13.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81.8%。

 

  以文塑旅。贵州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景区景点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区,自然景区的人文内涵持续丰富,旅游更有“诗意”。

 

  作为贵州全省的旅游集散中心,贵阳市一体推进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群众文化、历史文化“五个文化”建设,梳理164处红色资源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完成阳明洞、甲秀楼(翠微园)、阳明祠等5个文化保护修缮工程,举办320场路边音乐会吸引现场观众超280万人次。据初步测算,2024年,贵阳市(含贵安新区)接待国内游客1.67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约1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和140%。

 

  在榕江县,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活力四射的“村超”赛事相得益彰,接连上演的“最炫民族风”让球场变身“秀场”,火遍了全网、火出了国门。截至目前,“村超”赛事全网全平台综合浏览量超950亿次。据初步测算,2024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925.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7%。

 

  以旅彰文。贵州依托旅游产业发掘、重塑、提升文化资源,探索开展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表达与沉浸化呈现,推动文化走向“远方”。

 

  在贵阳龙洞堡,形似红色飘带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是我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该馆推出的《红飘带·伟大远征》通过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数字科技手段,艺术化展示长征文化,受到市场青睐,并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工作人员吴增慧介绍,目前《红飘带·伟大远征》剧目累计演出场次超1万场,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红色是多彩贵州的鲜明底色。”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说,贵州现有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0多处,可移动文物2500多件(套),该省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体打造4类主体功能区、6大重点工程和14个展示园、10条展示带及相关展示点,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吴涛告诉记者,贵州围绕遵义会议会址等重要红色纪念场馆,每年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近百款红色旅游产品,运用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互动式项目,丰富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贵州省文旅部门策划推出20条红色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各市州,串联起“10+1+2”(10家5A级景区、西江千户苗寨、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度假区。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深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对苗绣、苗族蜡染、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持续探索“非遗+品牌”“非遗+景区”“非遗+研学”等发展新业态,推动非遗与旅游互融互促。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民族文化园,“非遗集市”内古朴精美的绣片、做工精致的民族服饰琳琅满目,淘货的游客三五成群,甚是热闹。据统计,“非遗集市”自2023年9月份开业以来,已有600多户商家入驻,吸引海内外游客40余万人次。

 

  如今,“多彩贵州”的文旅品牌更加亮丽。藏在深山的民族村寨、庄严肃穆的红色遗迹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和远方”。

 

来源 经济日报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