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小场景撬动乡村消费大市场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2 14:40:42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刘悦 点击: 评论:0

原标题:【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突出多元 聚焦新意

小场景撬动乡村消费大市场

近日,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咕噜景区内,“村马”比赛激情开赛,吸引众多游客到场。“在短视频刷到三都赛马,周末来现场,太精彩啦!”广西游客王慧敏直呼过瘾。

“村马”赛事不仅尽显独特民俗文化魅力,更为当地旅游消费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三都已举办9场“村马”赛事,吸引游客超1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42亿元,同比增长45.11%。

当下,贵州积极布局,在消费多元化、文旅融合、体育赛事等领域发力,突出多元、聚焦新意。以小场景为支点,撬动乡村消费大市场,让乡村资源焕发生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互动愈发火热。

从“赶集买货”到“体验经济”的蝶变

周末的贵阳市花溪区党武集市热闹非凡,挤满了青春洋溢的“赶集人”。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集市上不卖的。”游客王玉婷,一手举着糖葫芦吃得香甜,一手提着新鲜樱桃。除了美食,她还满载而归,淘到了当下流行的水晶手串等各类小物件。如今,赶大集、逛集市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消费新风尚。

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古镇的大集同样魅力十足。大学生付瑶琴在集市上挑选了民族饰品,本打算午饭后返程,却被百姓舞台的演出吸引,又听说下午有姑妈篮球比赛,便决定留下观赛。

下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司大集不仅是农贸交易地,更是文化交流、民俗展示的重要窗口。未来,它将持续发挥优势、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添砖加瓦。”

从“文化手艺”到“消费热点”的跃迁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春日阳光正好,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千年槐树旁,银器敲打声与布依山歌相互交融,奏响独特的乡村乐章。

走进龙井银坊,七八名游客正围着女银匠张瑾,认真学习传统银饰制作。熔银、锻打、塑型……十余道工序,让一块块银料华丽转身,变成精巧饰品。游客吴彦哲举着自己打的小银剑,兴奋不已。

龙井银坊旁的十二花香坊同样热闹。老板陈慧创新推出的香包、香牌等传统制香体验,备受青睐。“去年接待研学体验超3000人次,还和省内多所大学达成合作,香文化正受年轻人追捧。”陈慧说。

研学热带动产业兴。今年清明节期间,龙井村农家乐座无虚席,村口还形成了土特产集市。摆摊的蒙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家长带娃来研学,村子热闹非凡,土特产一天能卖400多元。”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升级

春日里,风光旖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赴户外露营之约。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董农村的露营基地,白色帐篷错落有致,游客们在此悠闲喝茶、惬意烧烤,还投身农事采摘,尽享乡村乐趣。

近年来,水田镇依托近郊旅游优势,采用“露营+烧烤+果蔬采摘+亲子互动+农事体验+N”模式,吸引众多旅游市场主体,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当地还积极探索集体经济“1+1”模式,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经营分红、土地租金等增加村集体收入。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花漾河畔生态农庄露营基地也顾客盈门。这个综合现代农业园,花卉种类达200余种,各主题花季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施秉县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东风,围绕“以花造景、以景促游”,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以“赏花+”延伸产业链,打造乡村网红打卡点。

青山绿水间,乡村旅游正热,村民种下风景,游客寻得诗意,无数小场景撬动乡村消费大市场,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