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院校文化  
“大美贵州·诗意绥阳”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15 10:20:0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 评论:0

  初夏五月,满苑绿意。5月13日,“大美贵州·诗意绥阳”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展(绥阳专场)在贵州师范学院开展。此次作品展以艺术为媒介,是对绥阳地域风光和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与再创造的一次集中展示。

1 图为开展仪式现场

  开展仪式现场。

  开展仪式上,播放了“东方秘境 寻梦绥阳”宣传片和学生优秀作品;绥阳县旅投公司与贵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签订了成果转化应用意向协议,并举行了“一卡游绥阳”赠送仪式;优秀毕业生代表2020级美术学班张娜娜,贵州省湖南总商会秘书长陈湘云等分别进行了发言。

2 观展

  观展。

  贵州之美、博大精深;绥阳之韵、如诗如画。此次设计展以“大美贵州·诗意绥阳”为主题,是绥阳县与贵州师范学院校地共建、文化互动的一次有益尝试。借助该院人才、资源、平台等优势,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持续推动艺术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艺术作品的在地性转化,为绥阳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据了解,展陈将持续到5月23日,“笔墨绥阳”“和美绥阳”“数艺绥阳”和“创意绥阳”四大板块,围绕绥阳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和物产资源而设计的200余件作品惊艳亮相,尽显绥阳“县域之美”。

3 毕业设计展现场人潮涌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和观众前来观摩。

  毕业设计展现场人潮涌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和观众前来观摩。

  “这个作品主要是采用金银花为设计的主体,金银花的植株比花更美丽,所以把植株做成一个美丽动态的慈爱母亲的形象,来彰显它的美丽与娇艳。”

6 毕业设计展作品。

  毕业设计展作品。

  “我的作品主要是拍摄的金银花土豆饼、盐干笋炖跑山鸡的制作方法,希望通过我们的短片,让大家了解绥阳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更多值得人们纷至沓来的人文美景与历史文化。”

  设计展现场人潮涌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各地观众前来观摩。每个作品前,参展学生们都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每个作品都展现了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精神风貌,他们将自己在绥阳研学的经历一一记录,充分运用画笔、画纸、设计软件等工具,将自己对于诗画绥阳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融入自身作品,创作出了这一系列既富有艺术美感又充满设计巧思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绥阳的无穷魅力。

7 毕业设计展作品 。

  毕业设计展作品。

  “《绥心所忆》这样一幅作品,从左到右排列的一张张照片不仅仅是我个人成长的记录,更是对家乡这片土地发展的见证,以及我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与感怀。”2020级美术学班学生张娜娜是绥阳人,此次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于她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次家乡的专场作品展恰逢我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同时我们的作品也在学校进行展出,看着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物在校园里得以艺术化的展现,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很激动,我希望以后能用更多的方式去宣传我的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8 毕业设计展作品。

  毕业设计展作品。

  贵州之美,以其山川之雄奇、民族之多彩、文化之深厚著称于世;绥阳之地,则以其洞林山水园泉齐聚,烟火与诗意同载,而成为云贵高原上一枚璀璨的翡翠。几抹颜料的触碰,绘出新奇的创意,灵性的美景在画面上定格,一张张毕业设计作品,极具艺术冲击力,每个展区都恍若一条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9 毕业设计展作品。

  毕业设计展作品。

  在艺术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的多维交汇中,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深入挖掘并提升各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潜能,实现作品本土化、市场化,推动县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转型,为地方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4 图为绥阳县旅投公司与贵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签订了成果转化应用意向协议  。

  绥阳县旅投公司与贵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签订了成果转化应用意向协议。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聂森说,绥阳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此次展览既是绥阳与贵州师范学院深度合作的成果之一,也是文化创新与艺术创作的具体实践,“接下来,我们将在贵州的各个县市区里选取10个县区进行深度合作。希望通过10年时间,让这些县区成为我们学院的创作基地和实践基地,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学术素养又能服务社会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不断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文/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图/陈贤琴)

5 图为绥阳县旅投公司与贵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签订了成果转化应用意向协议。

  绥阳县旅投公司与贵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签订了成果转化应用意向协议。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院校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