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老毕节故事 | 过年了!说点童谣″暖新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17 18:10:59 来源:云上毕节 作者: 点击: 评论:0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来临,年的味道浓了,春的气息香了,梅在枝头怒放,人也在家里家外忙碌起来。可以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个载体,合家欢乐,亲人团聚,成为这个时间点节的主旋律,不过,不管时代如何进步、变化和发展,总是大人们盼放假,小孩们盼过年。

今天的话题,就让我为大家拉拉家常,说一说自己记忆中的童谣童趣,为狗年的新春佳节暖暖气场,期望能勾起大家对生活更多美好的回忆,打捞起你无忧的童心与童趣,一起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髓。

儿时,外婆一个耗子嫁女儿的故事,就给我留下了太多童年美好的记忆。外婆外公家在遥远的黔东南黄平县重安江畔,每年春节盼望去外婆家,总是童年最渴盼的一个向往。

年三十夜守岁,外婆让我们不要打瞌睡,说一但睡过去,就会错过一年一度耗子嫁女儿的好戏,只要听到敲敲打打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响起,耗子就会顺着房梁,披红戴花,兴高釆烈的开始嫁女儿,可是,我们都会睡过去,第二天揉着惺忪的睡眼醒来,枕头边都有糖果与饼干,外婆就说,这是耗子嫁女儿发的喜糖,搞得我们挺后悔的,总埋怨自己睡着了,错过了一场好戏,只有等来年除夕夜了。

于是,渴望去外婆家过年,总被童年的这个故事魂牵梦绕着,总想揭开耗子嫁女儿的神秘面纱。过年了,自然就会想起许多童年的故事与童谣。那时还没有电视,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炉摆龙门阵守岁,数着压岁钱,说一些开心的话题,总是那么的其乐融融,笑声回荡在不宽的老木房里,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

快过年了,我们同龄小伙伴在房前屋后的院坝里,窜前窜后,蹦蹦跳跳的,那快乐的心情难以言表,嘴里便念道起:"敲你家的门,打你家的狗,跟你家要碗老甜酒,你不拿,我不走,屙砣屎在你家的大门口。"一阵笑声过后,大家又你追我打的疯跑开去。

这样的毕节童谣,随手抛来便是,如:"打粑粑,下茶茶,茶茶香,请娘娘。茶茶臭,请娘舅,娘舅倒在门背后!″、″折耳根,遍地生,我是娘舅的亲外甥,娘舅喊我吃晚饭,舅娘一边鼓眼晴。″就是挖苦娘舅的。

"游郎郎,接婆娘;蚂蚁子,抬轿子;扑灯蛾,送亲婆;干蛤蟆,吹唢呐;大螳螂,闹新房;一家老少喜洋洋!"就是喻意合家快乐的。

"跛子跛过街,吃个猪奶奶;跛子跛过河,吃个猪脑壳。″则是调侃幽默的。

″舂碓累,舂碓忙,舂个粑粑看老娘。脚又小,路又长,走到半路哭一场,饿着肚子往前走,摸个粑粑尝一尝。走一步,咬一口,去到娘家打空手。"则是形容小脚媳妇的。

″金秀才,银秀才,妈妈骂我不成才,我咬妈妈手一口,妈妈哭出眼泪来。"则是教育子女要读书成才的。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架不记仇。早晨共盆洗脸水,晚上共个花枕头。″则是劝夫妻恩爱的。

"噹噹噹,卖麻糖,折了本,卖婆娘,婆娘不肯,遍地打滚。″则是挖苦那些没有担当的男人。

最后,分享一则,我母亲从黔东南带到毕节的童谣,很有故事情节,只求大家阅后,博得过年中的开心一笑:“小板凳,脚弯弯,好吃酒,好打牌,三天三夜不回来,捡到一个鸡把(bà)腿,吃得油嘴嘴,下河去洗嘴,螃蟹夹到嘴,回家告老婆,老婆打他钻床脚,床底有趴尿,吓得他胡子两头翘!"

不过,在毕节却变成了这个版本,内容已是另一个意思了,叫做"小板凳,脚歪歪,打开后门桃花开,大姐有钱买花戴,二姐没钱等妈来。妈上街,买粉粉,爹上街,买花花,收拾大姐嫁人家,人家姐夫堂上坐,留下二姐陪妈坐。″表达了一种世俗,有钱大姐嫁情郎,没钱二姐守空房的凄清之感。

末了,用一句儿时熏腊肉的戏言,结束这篇故事,记得小时候嘴很馋,家里腊肉时,总喜欢揍在一旁,烟火燎的熬着,只等烤熟,撕一块解馋,于是,兄弟间便嬉戏道:“烟子那边,那边有腊肉,这也有狗屎。″

毕节的童谣太多,许多我都没记下来,包括那些精典的民间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歇后语、民间传说等太多的珍贵文化遗产,都值得认真的去挖掘、整理和收集。

小时候,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的家庭里,使这些凝聚着老百姓智慧的民间文化,很接地气地滋养着自己的童心,致使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至今仍深入骨髓。

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才是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图/网络)

编辑 / 李 茜

编审 / 秦 恒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