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老城街巷间,林记甜品店和叶记甜品店这两家历经岁月沉淀的老字号,用一碗碗承载着匠心的甜品,编织着城市的味觉记忆。从挑担叫卖的市井烟火到成为文化地标,它们见证着传统饮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蜕变。
林记甜品店
穿过安顺斑驳的青石板路,林记甜品的木质招牌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推开林记斑驳的木门,木质桌椅上的岁月痕迹与空气中萦绕的甜香交织,墙面上悬挂的老照片诉说着店铺的发展脉络。作为这家百年老店的主理人,娄海正在灶台前熬煮祖传的红糖水,琥珀色的汤汁咕嘟作响,他一边用长勺轻轻搅拌,一边讲述:“从1914年我曾祖父在街边支起甜品摊算起,林记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小时候看爷爷做甜品,总觉得那些食材像被施了魔法,如今轮到我守着这方灶台,才明白其中全是功夫。”
冲冲糕
店内最受欢迎的甜酒粑汤圆二合一、水汤圆、干汤圆和冲冲糕,皆为经典。每天清晨,娄海便开始手工揉搓糯米粉,将面团捏成直径1.5厘米的丸子,这是祖辈定下的标准。琥珀色的醪糟在铜锅中翻滚,与软糯的汤圆碰撞出层次丰富的香甜。干汤圆的花生碎、芝麻和红糖馅料,经祖辈调试出黄金配比;冲冲糕用石磨磨制米浆,通过祖传模具蒸出独特的蜂窝气孔。
干汤圆
“现在很多店改用机器,但石磨才能保留谷物香气。”娄海抚摸着布满岁月痕迹的石磨说。旅游旺季时,林记甜品日均销量可达2000份,平日也有400份左右。
店铺里食客络绎不绝,既有带着孙辈重温童年的老者,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老顾客们熟稔地与娄海打着招呼,“从我记事起,夏天就来这儿吃冲冲糕,现在带孙子来,还是原来的味道。”家住附近的李梅娟端起一碗冲冲糕说道。贵阳的林萧曾特意来品尝,“听朋友说了很多次,特意来尝的,有安顺自己独特的甜品味道,顺道今天回去给家人打包几份,也让他们尝一尝。”
水汤圆
相距不足百米的叶记甜品店,飘出的是另一种温暖的甜香。走进叶记甜品店,店主叶华正专注地熬煮着糖水,蒸腾的热气里飘着桂花与红糖的香气。"我们店已经有将近50年了,当时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口铜锅时,父亲就教我,做甜品就像做人,得实实在在,半点马虎不得。"叶华擦拭着锅沿,眼角带着笑纹。
叶记甜品的镇店之宝当属祖传的冲冲糕与传统八宝饭。冲冲糕制作简单,大米磨成粉,装模具蒸熟成形,把卜粉用开水调成糊,加上冲冲糕、芝麻仁、花生仁、桃仁、瓜子仁、白糖、玫瑰糖等多种食材搅拌均匀即成。“随着人们对美食要求的提升,我们将原本单一的白色冲冲糕进行了改良,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模样,在外观上提升了食客们的食欲,深受大家喜爱。”
八宝饭
八宝饭也堪称一绝。选用黔中地区特产的薏米、红豆、莲子等八种食材,经过文火慢炖,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完美融合。叶华掀开保温桶,浓稠的香气扑面而来,"每天凌晨就要起来准备食材,红豆、薏仁、莲子要提前浸泡12小时,用小火慢炖3个小时,直到每颗食材都软糯入味。"
72岁的赵奶奶每周都要专程来叶记,她吃着一碗八宝饭感慨:"从叶师傅的父亲开店起,我就常来,这么多年,还是这个味道,喝下去浑身都暖和。"而赵奶奶孙女则比较喜欢他家的招牌老冰粉,“夏天这碗自制的冰粉,一勺红糖,加上小料,配上冰沙,入口即化,清爽解渴。”
如今,古巷里的食客依旧络绎不绝:年轻人举着彩色冰粉拍照打卡,老人坐在木桌前慢品热饭。当林记的玫瑰香与叶记的米香在巷口交织,安顺的甜蜜记忆,便在这一勺传统与一口创新中,续写着新的篇章。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野 刘朵凤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