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里县谷脚镇投资近200万元
“先建后补”升级刺梨加工坊
10月21日,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十里刺梨沟内,刺梨采摘已近尾声,而沿路的刺梨加工坊却热闹非凡,机器轰鸣,果香弥漫,门前采购鲜榨刺梨汁的车辆络绎不绝。
“我们一次性采购了4000多元的鲜榨刺梨汁,放冰箱里能喝一整年。”驾车从贵阳赶来的张女士,车里装得满满当当,“错过这季就得等明年。”
开心刺梨加工坊老板王菊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新建了加工坊和生产线,产量销量都翻倍。”她已消化20余吨刺梨,除自家几十亩地,还收购村民的刺梨,这一季毛收入超20万元。在茶香村高堡村等刺梨集中连片种植村,像王菊这样建了加工坊的刺梨种植大户有30家。
谷脚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刘鑫介绍,去年全镇实施“先建后补”政策推动刺梨加工作坊提质升级。对生产线作坊、小型加工作坊改造分别给予设备购置费50%、40%补助;新建作坊每户补助2.48万元,改建作坊每户补助1.18万元。
同时,沿刺梨沟主干道可视范围实施多项补助政策,包括补植补种刺梨1257亩、更新换代717亩、土壤改良1064亩,每亩均分三年给予相应补助。目前,已发放补助197.3万元,原有25户全部完成提质升级,新建5户,刺梨加工坊总数达30家。
新政策带来新变化。茶香村幸福里刺梨加工坊里,年近50岁的燕启成与刺梨打了几十年交道。去年他淘汰老式榨汁机,换上全新生产线,获得10.5万元补贴。“1000斤鲜果榨汁,原来4个人花一天,现在不到1小时。”如今,该加工坊还生产刺梨干、刺梨果脯等多元化产品。
“过去茶香村刺梨多靠别人收购,如今供不应求。”燕启成的客户不仅有现场榨汁的,还有微信订购的。说话间,合伙人开车前来,要尽快将200斤刺梨汁通过冷链物流发给北京老客户,燕启成随即安排工人投入新生产。(记者 袁鹏)
-
无相关信息


苗乡侗寨有了乡村CEO..
黔货直抵澳洲 贵阳综保区首单9810..
产学研共聚三穗 谋鸭产业振兴蓝图..
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行|磷肥借势新通..
“绿色融资与多边开发银行(MDB)协同..
毕节:夏日缤纷水果销售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