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12月11日,安顺市镇宁县环翠街道田关社区村民胡少舟家像过年一样热闹,寨邻亲友一早就围拢来帮忙,洗菜做饭,杀鱼炖鸡……因为这一天是老人的百岁生日。

1922年农历冬月12日,胡少舟出生于原安顺县(西秀区)双堡镇火把寨,2岁左右,因家庭困难,随父母搬迁至现在的镇宁县城关镇(环翠街道)田官村(社区)上坝组居住。父母生育4个孩子(1女3男),一个大姐,三兄弟(大哥胡少荣、二哥胡丞舟),他排行老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兵役制。1942年,胡少舟替兄从军,在云南集训5个月后,编入54军50师(师长潘峪昆)148团(团长王大中)3营任火箭筒射手驻守滇西国门。1944年2月,随部队乘坐飞机,沿着驼峰航线,翻越喜马拉雅雪山,到印度蓝姆迦,编入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第50师,与英美盟军携手参加反攻缅北计划,辗转平卫、昔卜等密支那地区、伊洛瓦底江河畔原始丛林,打败日军。1945年6月,随新一军(军长孙立人)部队从缅甸飞回国。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随部队到广州、香港警备,接受日军投降。之后,随部队开赴东北辽宁黑山地区参加解放战争中,投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1950年,胡少舟自动离开部队,返回云南保山。在那里认识了当地女青年杨志华,与其恋爱,随后遵从父母意见,两人回到镇宁老家,相依相伴务农一辈子。其老伴于2000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70多岁,至死都没有回过云南老家。胡少舟共有4个子女(2男2女),如今是五世同堂。

10多年前,老人的腿受伤,走路瘸拐,但他精神抖擞、身体硬朗,对自己的战斗经历记忆犹新。2012年,胡少舟被“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志愿者发现,其抗战老兵身份经确认后纳入深圳龙越慈善基金关怀慰问计划,每月定期给予数百元生活补助。2015年9月,胡少舟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1枚。2016年3月19日,在六盘水和安顺志愿者的精心安排下,胡少舟老人前往六盘水与战友何吉文(50师149团战士)见面,共叙抗战烽火岁月。

今年12月胡少舟老兵将年满100岁高寿,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与安顺市春晖公益协会准备联合为胡老兵举办生日庆祝活动。不幸的是,上个月25日,老人突发中风,后来摔了一跤头部严重受伤,随后老人便卧床不起,已数日滴米未进。

虽然老兵卧床不起,寿庆活动依然在老兵的家门口隆重举行,所有的生日礼物均由老兵的儿子代接受。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敬献了2000元大寿包和一个大红寿瓷盘(镌刻有胡少舟之名),六盘水志愿者团队送一幅写有“远征军勇士”大字的书法作品,安顺市春晖公益协会为老人制作一本精美的影集,参加祝寿的各地志愿者都送上礼金表达自己的心意,安顺志愿者李刚饱含深情撰写祝寿辞,对这位普通抗战战士的艰苦人生进行了抒怀。

虽多日不进食,胡少舟老人大脑却十分清晰,志愿者们到病榻前看望,他和大家握手、说话,他心里明白众多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祝寿。

祝寿现场,志愿者们高唱《祝你生日快乐》、《老兵》、《老兵颂》等歌曲。“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儿女出乡关,一腔热血报家国,不灭倭贼誓不还”正是胡少舟老人当年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真实写照,想到此时病入膏肓的老兵,很多志愿者都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大家都默默祝福老人能挺过这一关,早日康复!

而躺在屋里病床上的胡少舟老人,似乎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祝福与牵挂,也一次次热泪盈眶……
(文/文隽永 摄影/顾泽仁等)
责编:杨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