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劲松) 1月25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六个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工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去年1至12月,全市三个首位产业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和现代能源分别增长28%、34.1%和34.7%,总产值占比达64%;九大重点工业产业其他产业中,现代化工同比增长30.1%,基础材料、新型建材实现扭负为正。
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去年1至12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为7.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8%,比2020年提高4.9个百分点,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284.36亿元;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户左右,排位全省第一;康命源、新安航空等2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力制药、成威科技等12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5户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园区平台提速发展。去年,安顺纳入省监测的开发区7个,预计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17.3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6.3%,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去年1至12月,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4%,超额完成省下达下降2.7%的目标任务;西秀经济开发区获国家级绿色园区认定,国塑科技管业、铁建恒发获批省级绿色工厂。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去年,我市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风雷和贵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复评。中航贵飞公司“‘中’字型布局35KG级复合翼无人机”获第二届贵州工业设计大赛决赛产品组金奖。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去年1至12月,我市互联网、软服收入完成2.49亿元,同比增长51.2%,超过省下达目标(18%)33.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达23.08亿元,同比增长15.7%,排位全省第6;全市新建5G基站1762个,超全年目标任务562个。
能源等其他工作推进有序。去年1至12月,全市原煤产量达到606.52万吨,截至12月31日,安顺电厂存煤46.58万吨,长协履约率47.7%;已建成电力装机共583.31万千瓦,规上工业发电量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9%;审批中小企业创业贷金额4.53亿元,同比增加2.34亿元;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2%。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