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在精深用矿上“链”出新动能
制图:熊航
5月的贵州磷化集团息烽生产基地,伴随一阵淅淅沥沥的响声,采用高塔熔体喷浆造粒技术生产的高塔复合肥,从110米高的塔顶如雨点般坠落。智能工厂高效运转、铁路站点星夜装卸……微风暖,耕种忙,磷肥生产蓄势待发,只为“奔赴”广袤田野。
一季度,贵州磷化集团生产磷铵产品约122万吨,春耕保供和年度保供任务均超时间进度;新型化肥、高端化肥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45%、24%以上。
原材料工业是贵州实施“富矿精开”“精深用矿”的主阵地。一季度,全省围绕“精深用矿”重点突破,有色、化工等行业满载生产,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自2024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成为贵州工业运行的一大亮点。
熔炉吞吐间,园区内直供的滚烫铝液,在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再获“新生”,价值翻倍。“铝液经熔铸、挤压、氧化等几十道工序后,加工而成的新能源汽车用高端型材,是我们拓市场的新‘王牌’。”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说。
在热轧铝卷、铝板材等传统铝材加工工艺基础上,莹月帆此前“砸”了5%的营收做研发,现在企业还能造出手机用超薄铝材,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供应链,一季度实现营收5亿元。
一季度,全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0.0%,氧化铝、铝材产量分别增长17.9%和20.8%。
“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贵州在产业链协同和要素保障上的持续优化。”贵州大学特聘教授刘玉飞说,作为传统产业,原材料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为全省工业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新动能。
围绕磷主元素精深利用,一颗磷矿石,在产业链上嬗变出更大可能:一季度,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同比增长28%以上;化工产品同比增长20%以上,以双位数增长的亮眼业绩实现“开门红”。
采用硫酸法联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的钛白粉,是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而在资源耦合利用过程中,钛白粉副产的七水磷酸亚铁,又是下游磷酸铁锂企业的关键原料。
胜威福全化工公司副总经理王清明认为,锂电材料市场的持续拉动,让副产品成为抢手货,公司实现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0%的业绩,受益于七水磷酸亚铁这一新增长点。
在下游订单增多、重点企业产能扩大等因素带动下,一季度,全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硫酸产量增长19.6%,磷肥增长14.3%。
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带动产业链高效运行。贵州围绕“富矿精开”11组23个矿种制定实施方案,成为国内少数几个针对矿产资源勘探、配置、开采、利用全产业链一体化构建政策体系的省份;强化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基金和“两新”政策扶持,促进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要依托资源禀赋,深化上下游配套,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刘玉飞还建议,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用好中试基地等平台,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将原材料工业产能优势转化为价值链优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