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村T”迎来一场特殊走秀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9 12:44:34 来源:央广网 作者:任振国 余庭 点击: 评论:0

央广网黔东南5月18日消息(记者任振国 实习记者余庭)5月17日,全国助残日前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贵州“村T”舞台迎来一场别样的T台秀。巴黎残奥会游泳“三冠王”杨洪、在多届残奥会屡获奖牌的游泳运动员杨光龙身着民族服装,为贵州非遗代言。来自贵州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儿童,齐聚于此,共同唱响贵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融合戏”。

杨洪、杨光龙走上T台为贵州非遗代言(央广网发 余庭 摄)

来自台江县的残疾绣娘张艳梅,带着一件名为“万物祥生”的苗族鼓藏衣走上T台。苗族鼓藏衣是苗族重大的祭祖仪式上的盛装,上面绣着苗族祖先的传说故事,绣着苗寨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还绣着苗家人极为珍爱的吉宇鸟和吉祥云勾。向观众展示苗族最美丽的盛装,张艳梅笑得灿烂。

这场名为“积善贵州·融耀同行——美丽追梦人时尚之夜”活动,是2025年度贵州省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残疾女性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合集。

一场大火让绣娘陆永江右手落下残疾,带着对侗绣的热爱,她又拿起针线,传承民族技艺,带领无数农村妇女和残疾绣娘走出贫困;意外事故让蜡染手艺人杨而朗失去右手臂,她又用左手重新拿起蜡刀,她爱上描画飞鸟的翅膀,想象自己也能自在翱翔;听不见世界的声音,杨昌兰从小与蓝靛色为伴,自然万物,在她手中皆化为精致的图案……

传统民族服饰展示(央广网发 余庭 摄)

此外,从江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子、三都水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等身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盛装来到“村T”舞台。听障者杨琳、罗巧云平生第一次穿着苗族服装,她们自信地用手语表达:“‘贵州’这个手语词汇,是通过模仿苗族银项圈形成的,它使我们萌生了穿着民族服饰走T台的梦。”

杨琳、罗巧云在T台上自信展示民族服饰(央广网发 余庭 摄)

生命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不分残疾和健全。活动积极营造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黔东南州施秉、岑巩、麻江、榕江、镇远以及贵阳、遵义、安顺黔南等地的民族服饰也亮相T台秀。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体验非遗,活动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在盲人非遗体验角,参与者可以蒙眼触摸银饰和刺绣,通过触觉感受非遗的细腻与精湛,猜中纹样还能赢取精美的蜡染小方巾;手语教学台前也围满了热情的观众,他们在这里学习“非遗”“共融”等手语,与残疾人朋友合影打卡,用行动传递着爱与尊重;而轮椅非遗蜡染体验区则吸引了众多轮椅使用者的参与,他们用蜡染技艺制作“5·18助残日”纪念布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这个特殊日子的记忆。

观众在认真学习手语(央广网发 余庭 摄)

以“平等、融合、共享”为价值导向,贵州省残联正唱响“融合戏”,将“残疾人励志+残疾人文创产品+公益助残”等元素融入贵州“村”字品牌,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的举办,展示残疾人朋友永不服输的竞技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梦想的勇敢追求,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关非遗作品,还将参加今年8月中国残联组织的故宫文创融合馆贵州作品专场展览。

下一步,贵州将继续发挥残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将“积善贵州”助残品牌打造成为凝聚社会助残力量的“金钥匙”,深度融入多彩贵州的民族特色,助力全省286万残疾人绽放精彩人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