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29周,体重仅1.3公斤!前不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以下简称“上儿贵州医院”)派驻专家陈会文带领心脏外科团队,为贵州一名“Berry综合征”早产儿成功实施心脏畸形矫治术,创下了该病种全世界最低体重、最小年龄纪录。这是贵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引进国内顶尖优质医疗资源,让患病群众“大病不出省”。上儿贵州医院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为依托,充分发挥输出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引领作用,通过“品牌、管理、技术”三平移,让更多患儿就近就医、尽快就医。
为出生仅6天的婴儿施行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创下全国最小年龄纪录;为3名主动脉夹层儿童行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与人工血管及瓣膜置换术,属西南首例;完成贵州首例ICG荧光导航下机器人重复肾半肾切除术……
开诊运营2年多来,上儿贵州医院门急诊总量超97万人次,累计开展手术1.57万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3.2%。引进新技术78项,2项西南领先、54项省内领先,努力补齐贵州优质医疗资源短板,不少外省患者慕名而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效应取得初步成效。
上儿贵州医院全景。上儿贵州医院供图
品牌平移:“国家队”服务触手可及
阅读、绘画、游戏,在上儿贵州医院,孩子们的术前等待时间很充实,家长们也不再“难捱”。为啥?该院深度植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无哭声医院”品牌理念,打造了贵州首个儿童术前镇静等候区——阳光小寨。
上儿贵州医院阳光小寨。上儿贵州医院供图
设立在手术室外,兼具实施术前镇静和监护功能。“阳光小寨”整体采用暖色调装潢,用柔软舒适的沙发卡座代替传统金属椅,通过温馨童趣的主题搭配、益智玩具摆放等方式,缓解和改善儿童术前分离焦虑。
“术前焦虑会造成患儿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利于手术的生理变化。”上儿贵州医院院长张马忠坦言,“阳光小寨”关注儿童术期心理,延续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舒适化医疗理念,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阳光小寨”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品牌平移的生动实践。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建院理念,上儿贵州医院组建“从头越”医疗服务团,足迹遍布贵州51个县(市、区)及云南省红河州,义诊惠及2.5万余人;争取爱佑慈善基金救助项目落地,资助9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儿完成手术治疗。
上儿贵州医院阳光小寨。上儿贵州医院供图
不仅如此,依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天性心脏病等“王牌专科”,上儿贵州医院还打造了全省首家集心内科、心外科、体外循环、心脏重症监护、心功能室、麻醉为一体的儿童心脏专科诊疗中心,让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患儿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
1岁4个月的沐沐是上儿贵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的首位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已出现肺炎。”沐沐的手术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上儿贵州医院总院长张浩亲自主刀,不到2个小时就顺利完成全部操作。
9.5公斤女童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3.3公斤罕见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畸形矫治、26周早产儿动脉导管结扎术……2023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上儿贵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累计完成各类高难度手术1200余台,在低龄、低体重患儿手术难度上多次刷新贵州省内纪录。
管理深融:“同质化”建设提质增效
一块心包补片扩大升主动脉窦,一块补片自升主动脉扩大到降主动脉,再用一块补片扩大左、右肺动脉到肺门。这是陈会文团队为威廉姆斯综合征患儿“修正”畸形心脏的手术场景。
陈会文主任医师团队为“Berry综合征”早产儿实施心脏畸形矫治术。上儿贵州医院供图
陈会文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心血管疾病专业质控中心质控专家,也是上海“银蛇奖”获得者,曾担任上儿贵州医院副院长、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常驻贵州开展工作。
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上儿贵州医院聚焦儿童疑难病和罕见疾病,致力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实现医疗服务接轨“国家队”水平,高精尖的人才输入是关键,而陈会文只是来到贵州的“上海专家”之一。
本着输出医院的担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累计派驻常驻专家100余人、临时专家近300人次到贵州医院开展工作,覆盖医院管理、内外科系统、护理等30余个亚专业,引领上儿贵州医院建设发展。
与此同时,贵州省人民医院将儿科整体划转到上儿贵州医院,并主动从基建、运营、后勤、派驻专家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保姆式支持”。选派临床、行政业务骨干支持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以及门急诊、住院楼及医用设备提档升级。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上儿贵州医院与上海总院构建双中心建设,大力推行“双循环”人才交流模式:23名上海派驻专家成为贵州医科大学硕博导师,加速本土人才培养;选派100余名优秀儿科医生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助力贵州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除了人才“双向奔赴”外,上儿贵州医院还引入上海总院多学科远程会诊机制,沪黔专家“云端”协作,共同解决复杂病例诊治难题。
打破“输入-接收”的单向逻辑,在制度、人才等方面实现深度共生,让高效管理体系真正“扎根”。合作共建之下,上儿贵州医院顺利获批“三级甲等医院”,成为贵州省儿科与小儿外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技术扎根:“家门口”就医渐成常态
“患有‘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纤维化、重度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这一连串的疾病互有关联,且每个都很凶险。”上儿贵州医院小儿普外科主任医师陈盛的话,让小罗的父母心急如焚。
先前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小罗被发现“肝脾肿大”,但经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多项检查,始终未能明确病因,加之身体并无不适,便没有进一步治疗。却不想小罗突然腹痛难忍,呕出了大量鲜血,家长立即带他到上儿贵州医院就诊。
儿童普外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严志龙主任进行远程会诊。上儿贵州医院供图
病情紧急,普外科邀请了儿童门脉高压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主任严志龙进行远程会诊,并在他的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2天后,严志龙从上海赶来,与上儿贵州医院的专家默契配合,成功为小罗施行了高难度的远端脾肾分流手术。
得益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远隔近二千里的上海专家被送到贵州患者身边,乡亲们不用多跑路,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如何把输入的顶尖医疗技术“留下来”,助力贵州儿童医疗事业长远发展?
依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上儿贵州医院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上海专家传帮带、进修培训、专科联盟等方式,致力于让更多本土医生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打造西南地区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
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工作10多年,罗洪波从未给低龄患者实施过主动脉夹层类手术。担任上儿贵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医师一年多,他就在上海专家指导下参与了3例儿童主动脉夹层手术,多起省内、西南地区“首例”疑难手术。
在上儿贵州医院,罗洪波并不是个例。为让更多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生根,100余名常驻专家“手把手”教学,每名专家传帮带1至2名贵州本地医生。同时,与13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专科联盟协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省内首次开展,到儿童肿瘤治疗实现“上海方案”本地实施,再到专科联盟让患儿“小病不出县”,沪黔两地强强联手,用一项项新技术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也让曾需辗转千里的疑难重症诊疗变得触手可及。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