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贵州榕江:“村超”激活全域动能 书写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答卷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11-23 23:09:31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王炳真 王浩 点击: 评论:0

  一场发源于民间的足球赛事,不仅点燃贵州黔东南小城的激情,更成为榕江县凝聚民族共识、撬动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引擎”。如今,这个多民族聚居县正以“村超”为纽带,将体育热度转化为民族团结深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绘就多元共融的新图景。

2023年6月3日,在“村超”比赛间隙,村民在表演苗族芦笙舞

  从“救灾同心”到“赛事共情”,民族团结根基越筑越牢

  榕江历来是西南多民族文化交融走廊,楚文化遗存、元代古州八万洞总管府遗址、清代都柳江航道遗迹,见证着此地长期的民族交往史。而2025年两次特大洪灾中的“千里驰援”,更让民族团结的底色愈发鲜明——新疆维吾尔族爱心人士阿里木江·哈力克跨越4000余公里,送来10万元善款与11头本地肉牛,还亲手为受灾群众下厨;河南志愿者赵大哥驱车1500公里昼夜兼程,抵达后第一时间支起灶台煮热面。

  “救灾队伍撤离时,全县群众连夜赶制红鞋垫、蒸煮红鸡蛋,十里长街万人送别,感谢牌与热泪交织的场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榕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而“村超”的兴起,让这份凝聚力有了常态化表达:自2023年启动以来,赛事从20支本地队伍的区域性活动,成长为2025年吸引34个省级行政区51支顶尖队伍、全球近50个国家1200余名国际球员参与的“国际体育文化IP”,参赛队伍总量两年间增至108支,翻了5倍多。

2023年7月28日,丹寨县苗族锦鸡舞拉拉队在“村超”现场表演

  赛事期间,万名群众手牵手围成五环齐跳苗族“多耶”舞、885支拉拉队15.98万人次参与巡游、11.68万群众登台展演740余个非遗节目——在总人口38.5万的榕江,超半数群众直接参与“村超”相关活动,侗族大歌、苗族银饰、水族刺绣等民族文化借赛事舞台走向全国。

  “农文体旅商”融合破局,小县城收获大流量与好增量

  “村超”的火爆,为榕江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红利。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3%;2025年1-6月,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分别达472.64万人次、51.47亿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榕江单周接待游客58.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村超”赛场周边的美食区、农特产品摊点成为“消费热点”。

2023年9月16日,广东潮汕英歌舞助阵湖南湘西腊肉队出战贵州“村超”

  为将“流量”变“留量”,榕江精准布局:设立6个集中美食区、300余个农特产品摊点,制定牛瘪、羊瘪、卷粉等16道特色美食的地方标准体系,成功获评“中国民族生态餐饮文化名城”。村民自发免费“投喂”游客榕江卷粉、牛瘪的暖心举动,更让“好客榕江”的名片传遍全网。

  “红石榴”行动赋能,多维度构建共富新格局

  以“村超”为契机,榕江推进“四大提升工程”,通过“党建+民族团结创建”模式,在社区广场、集贸市场植入民族团结宣传内容,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其中,“红石榴+”行动成为关键抓手:引入千匠百艺、黔源侗绣等文创企业,通过“红石榴+薪”行动带动1764名群众稳定就业;构建“薪(增收)、心(交融)、星(典型)、新(能力)”“四加”工作体系,让民族团结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10月13日,榕江县中医院“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走进八开镇,为150余名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中医问诊服务,并用“汉语+侗语”双语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我们要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村寨,让健康服务带着民族温度。”该院党委委员周倩说。

       而崇义乡则借“村超”假日人气,在千亩茶园举办“国庆茶香跑·山野挑战赛”,300余名选手在茶山赛道竞技,实现体育与茶旅的深度融合。

2024年7月20日,贵州“村超”球场上演舞蹈《各族儿女心相连》。

  “‘村超’不是终点,而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起点。”榕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盘英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村超”为支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榕江在新时代浪潮中实现多元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跨越。(文/图 王炳真 王浩)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