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杨昌芹编制立体竹编。新华网发(张浪摄)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依托竹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竹木循环产业,积极抢占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条竹产业发展“新赛道”。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让更多的群体通过有趣的研学过程,了解竹编技艺,传播非遗文化,耕植“以竹代塑”的思想,共同编制“以竹代塑”的生态发展之路。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杨昌芹指导工人编制立体竹编产品。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杨昌芹(右三)指导工人编制立体竹编。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工人在编制立体竹编。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工人在编制立体竹编。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工人在编制立体竹编。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工人展示编制的立体竹编产品。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各类竹编工艺品展示。新华网发(张浪摄)
3月20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竹编工艺品展示。新华网发(张浪摄)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