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毕节非遗 焕新出彩丨大方漆器:古韵匠心 漆光溢彩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29 13:06:16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子钰 点击: 评论:0

IMAGE_1745642751391

千年漆光流转,一脉匠心传承。

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跨越两千载岁月长河,在时光淬炼中历久弥新,漆光溢彩。作为东方美学瑰宝,这门古老技艺从匠人指尖的精妙雕琢,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终以天然生漆为墨,在器物表面书写着时间的厚度。

4月10日,在贵州省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在整理漆器成品。

从民间市场到跨境电商平台,从非遗工坊到高校实验室,当大方漆器景盘《彝生情缘》亮相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当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聚焦漆器髹饰技艺,大方漆器正在传统胎骨上绽放新光彩。

乌蒙山中的瑰宝

“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是对大方生漆优良质地的生动写照。

大方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野生漆树生长,所产的生漆质量极佳,漆酚含量达70%以上,具有燥性好,漆膜光洁、防潮湿和耐磨损等特点。将生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成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便是“漆器”。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年间,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县境民间髹漆艺人更是在革器基础上发展提高其工艺水平,以牛马羊皮制作皮胎漆器。

BD8A8970

清《乾隆通志》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家庭漆器制作作坊遍及大方大街小巷,从业者达千人之众。明初杰出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向朝廷进贡的“方物”中,就有漆器珍品。

作为“贵州三宝”之一,大方漆器不仅是生活器皿,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珍贵载体,其独特魅力源于精湛工艺与民族文化基因。

工匠取天然生漆、银朱、石黄为原料,以黑、红、黄三色为主调,纹样多饰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民族文化符号,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扇窗户。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大方皮胎漆器获“银质奖章”,自此与仁怀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为“贵州三宝”。2008年,大方县申报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大方漆器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大方县获“中国漆器之乡”称号。

近代以来,大方漆器经过不断发展、创新,花色品种已达200多种,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也出口到东欧等海外市场。

从简陋的木质生活用具,到以黑漆髹饰生活用品,再到制作精美的彩绘漆器,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十余载匠心守护

漆器制作,从制漆、制胎到灰地、漆地、装饰,五大步骤环环相扣,工艺流程繁杂,需历经50多道工序,80多道生产环节。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来守护这门技艺。

4月10日,在贵州省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在查看漆器成品。1(江子钰摄)

时间回溯到1989年,时年25岁的高光友进入国营大方县漆器厂装饰车间学艺,师承中国漆艺家杨少先,成为大方漆器第六代传承人。

学习漆器难不难?“漆器制作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每一道工序都像在与时间对弈,容不得半点急躁。业内对学漆艺有‘学三年、做三年、帮三年,九年方入门’的说法。学技艺重要,学定力更重要。”高光友说。

初学的日子,高光友白天在车间学习,还要克服对生漆的过敏反应,夜晚则埋头于书本,汲取理论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傅杨少先的悉心指导下,高光友成功研发出“快速堆鼓技艺”。从漆牌寿匾、寿盘的装饰,到漆盒上的龙凤花纹,这一技艺迅速在各个工艺层面绽放光彩,大幅缩短了原本漫长的制作工时,也让平面化的漆艺变得立体。

为了呈现出不同的民俗风采,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光友走遍了贵州台江、丹寨、关岭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采风、收集素材,原就拥有大方农民画绘画功底的他,借鉴油画、版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陆续创作出《古彝夜舞》《骑驴欢歌》《索玛花开》等作品。

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多次在国内外展演,并在全国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斩获诸多奖项,也让高光友的名字在漆艺界愈发响亮。

2022年,高光友荣获贵州省第四届“贵州工匠”称号,同时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年初,高光友成功入选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数十年的坚守,难以用简单的“热爱”一词概括。面对荣誉,高光友仍觉得传承手艺的过程,才是他要践行一生的理想。

“非遗+”创新传承路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艺术与生活的交融里找到平衡点,让大方漆器成为展现特色非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高光友的答案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先是让传统技艺得以发扬。早在2013年,高光友便集合了一批民间漆器艺人,成立漆器工艺制品厂,专门从事大方彝族漆器工艺品设计、髹饰技艺,定期免费对外举办培训班。

BD8A8939

2020年,高光友在原有基础上成立大方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工匠场”,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漆艺教学与创作基地、漆艺教学与实习实践基地,以传帮带的方式授徒1300余人。

高光友儿子高俊、高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选择传承技艺,并分别在设计和管理两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很重视,还不断有高层次人才和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公司也吸纳了一批民间漆器艺人,就连我的孙子都在学习这门技艺,不愁后继无人。”高光友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高光友认为要灵活看待,坚持传统,就是要坚持使用天然大漆为原材料,保证工艺水准;创新则是从形式、图案等方面与时俱进。

BD8A8518

为制作符合当下审美的漆艺作品,高家父子改进产品造型、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小件工艺品、纪念品,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还要打破以前大家认为漆器价格高昂、样式老旧的传统印象。”为此,高焱兄弟俩致力于开发兼具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文创产品,不断拓展市场。

目前,大方漆器产品已发展到生产各种杯、盘、碗、罐、盒、瓶、壶、屏风、家具、玩具、漆画等。

暖阳透过窗户洒进工作室,高光友握着孙子的手,在漆器胎体上勾勒纹样:“得跟上时代、贴近群众,老手艺才有走出去的底气。”快门轻响,高焱则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一美好瞬间。

(安云苇 参与采写)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子钰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