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专访:微电影幕后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深度处理与消毒研究组、北京青年文学协会、临夏州作家协会、郭明义爱心团队强国少年分队联合指导,北京玄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的国内首部聚焦城市排污口治理的生态环保题材微电影《青绿直播间》于10月30日在北京顺利杀青。

影片改编自中国当代悬疑推理界标志性网络作家、阅见非遗传播大使赤灵01的同名网络小说,由赤灵01担任出品人、赵洁担任制片人、青年导演高喜顺执导,以环保主播的职业视角结合人工智能直播,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展示排污口治理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公众保护环境守护生态。

(赤灵01原著《青绿直播间》)
从影片筹备到杀青,该片也获得多方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关注。影片文学指导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特别关注到这部微电影源自赤灵01的网络小说改编,它将“排污口”这一具体而尖锐的现象作为戏剧核心,极具现实冲击力。从文字到影像,网络文学的生态关切正以更直观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已成为推动公共意识的重要载体。这部微电影的出现,是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力量的一次生动彰显。

(拍摄现场)
《青绿直播间》以环保主播林溪的视角切入,串联起 “线索探查 — 证据检测 — 问题解决” 的完整故事线。影片总监制何常在(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省网络作协主席)在采访时表示:片中林溪与父亲的‘跨地域接力’,正是“全国一盘棋”生态保护格局的缩影。从三江源水源地到城郊偷排排污口,每一处生态细节都需要有人守护,每一份微小力量都能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能量。

(拍摄现场)
影片拍摄过程中,剧组特地前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取景拍摄,并给与了专业的指导。董慧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表示:排污口作为污染物进入水体的主要通道,其精准排查与科学管控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安全。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通过排污的系统治理,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显著提升,重点流域排污口整治完成率显著提升,为“十五五”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源头管控与末端治理联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让我们携手行动,以科技之力筑牢生态屏障,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拍摄现场)
作为该片的艺术总监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部微电影以“生态笔记”与“直播镜头”为意象,通过面具、噩梦,网友与非法排污的叙事呼应,触及当代人身份认同,让生态环保与情感使命深度融合。用影像构建公共话语,让生态保护成为一场触及灵魂的社会仪式,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能唤醒公众的生态共识。

(AI剧照/概念图)
临夏州作协主席王维胜说:这部微电影以(片中)林溪父亲《生态笔记》为精神纽带,用“面具”与非遗“木偶”的深刻意象,展现了当代网络作家如何用新媒介介入现实。林溪的直播探污,不仅是情节主线,更是这个时代“作家在场”的隐喻。我们当以笔为镜,照见被遮蔽的真相。这也启示了我们,创作要根植时代脉搏,让文字成为守护青山绿水的永恒力量。

(AI剧照/概念图)
在影片杀青现场,郭明义爱心团队联盟秘书长朱国秀表示:作为郭明义爱心团队联盟的秘书长,我被片中林溪同志的故事深深打动,她作为一名环保主播,用镜头和检测报告聚焦非法排污口守护城市生态。这不仅代际信念的接力,更是我们千千万万志愿者扎根一线、守护绿色的生动缩影。生态文明的根基,正是需要这些脚沾泥土、心怀山河的普通接续奋斗者们!
作为该片的原著作者赤灵01(中国当代悬疑推理界标志性网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青年文学协会创作研究部顾问)表示:在创作《青绿直播间》时,我想把“生态保护”从宏大叙事拉到普通人的生活和视角中。“面具直播”、父亲的《生态笔记》、网友的弹幕互动,都是想让大家感知环保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人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唯山水犹存民生可兴。因为每个人都有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亲人,都让我们魂牵梦绕。家乡的山水,是触动内心深处最乡愁的琴弦,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家也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我希望家乡能越来越好,自己能为咱们的美丽中国建设、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据记者发稿前获悉,目前该片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
无相关信息


全程在贵州取景!电影《长夜将尽》全..
上座率100%,超半数观影者为外地游客..
多国推出多项举措让民众走进影院,助..
贵州:加“数”驰骋构建三大高地..
贵州籍导演饶晓志及作品获百花奖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