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艺术表现的永恒话题。5月20日晚,由贵州省花灯剧院复排的贵州花灯戏传统名篇《七妹与蛇郎》,在贵阳市北京路大剧院浓情上演。
“年轻时看过,仍感动于七妹和蛇郎的爱情。”演出现场,观众杨聪为再次看到该戏复排感到惊喜。在他看来,花灯戏的魅力是其他曲艺无法代替的,该剧以花灯戏特有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呈现了一台调性明快的爱情故事。
老故事绽放新魅力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传统花灯戏,《七妹与蛇郎》的复排融汇了传统精髓与现代审美,讲述了在美丽富饶的蟒山深处的张家庄,张家小七妹被蟒山蛇精抓到洞中修炼内丹,被捕蛇青年蛇郎相救并相爱的故事。
故事中,蛇郎将从蛇精那抢来的内丹宝珠,作为定情之物赠送于七妹,事后却被张家大姐抢去。蜂翁得知此事,用计将宝珠夺回,归还七妹。七妹与蛇郎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张家大姐却妒火中烧,受到蛇精金钱诱惑,故意借蛇郎出门治理蛇精之际,欲骗取宝珠,却不想蛇郎戴宝珠出门,大姐贪婪成性,利欲熏心,不顾姐妹情分,置七妹于死地,欲达到霸占蛇郎和宝珠。最后,在蜂翁众姐妹及乡亲们紧逼追问下,惊恐与心虚的大姐终于说出实情,最终疯魔。蜂翁用蛇精内丹法力救活七妹,蛇精也因彻底失去内胆而亡。七妹与蛇郎终于破镜重圆,有情人终成眷属。
该戏的故事内核是爱情,改编后通过声光电等视觉听觉效果的运用让其更具神话意味,意在通过传统戏曲魅力,向观众展示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感悟。导演苏捷介绍,《七妹与蛇郎》创排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贵州璀璨夺目的地方戏曲明珠,更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流量IP。此次复排,加入了蛇精这一反面角色,让故事充满戏剧冲突。
在苏捷看来,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曲艺人传承发展。
花灯名家甘当“绿叶”衬新人
名家搭台,创新演绎。该剧由一级演员、贵州花灯戏邵派旦角表演艺术传人蔡妙禧饰演七妹,贵州省花灯剧院传承保护部主任、一级演员罗代航饰演蛇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贵州花灯戏邵派表演艺术创始人邵志庆作为嘉宾演员饰演大姐。
该戏“以老带新”,花灯戏名家邵志庆甘当绿叶,携手新锐花灯戏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花灯经典名戏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彩。
“《七妹与蛇郎》中大姐的扮演者邵志庆,无论是大青衣,还是花旦老旦,甚至彩旦,唱念做舞和手眼身法步都是如此精彩。”四川观众尹丹听说经典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复排上演,专程从四川赶到贵阳,当看到年过六旬的邵志庆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她感叹说,“邵志庆用精湛的舞台表现能力,展现了戏曲名家对舞台的热爱。”
“复排花灯戏经典名篇,是贵州省花灯剧院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弘扬转化工程的切实举措。”省剧协副秘书长余妍洁观看后评价说,该版《七妹与蛇郎》定位为青春版花灯戏,创新演艺将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为贵州地方戏曲培养年轻观众。此外,该戏还发挥了贵州省戏曲名家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优秀艺术家搭建平台,助推贵州地方戏曲出作品、出人才。
曲艺传承历久弥新
贵州花灯戏历史悠久,民间有“灯从唐朝起,戏从宋朝兴”之说。
作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贵州省花灯剧院按照新时代非遗系统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剧院担负着重传承、育新人、图创新、谋发展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曲艺传承有序发展。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龙国洪介绍,近年来,剧院坚持走基层、建基地,服务人民,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花灯戏数据库,实施了贵州花灯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先后出版多部专著及影像制品,为贵州花灯戏的保护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剧院坚持与时俱进,创演《七妹与蛇郎》《月照枫林渡》《盐道》《云上红梅》《成英治酒》《红梅赞》等200多部花灯戏艺术作品。
与此同时,该剧院坚持“双创”,因地制宜开展多版本剧目演出,扩大贵州花灯戏影响力,通过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等形式每年演出200余场;坚持“以演代培”,确立了罗派、邵派旦角艺术培养渠道,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艺术家和花灯戏领军人才,各级非遗传承人传承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剧院还实施了国家艺术基金——贵州花灯戏人才培养计划,与北京戏曲职业学院联合培养人才,为贵州花灯戏未来发展与活态传承提供了人才保障,剧院还在贵州省内建立了多个花灯戏传承基地,扩大了贵州花灯戏的受众面和受众群体。
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主任龙佑铭看来,贵州花灯戏《七妹与蛇郎》的复排复演,不仅是剧院对贵州花灯戏传承发展的文脉延续,也是对贵州花灯戏蓬勃未来的美好期许。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