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具有3D效果的屏幕里,诗人李白为观众答疑解惑……近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科大讯飞贵州公司总经理杨少明向参观的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的新产品——“奇思妙问”智慧教育系统。
“不仅有李白,还有诸葛亮、爱因斯坦等AI虚拟名人。”杨少明介绍,这套智慧教育系统利用贵州大数据产业带来的强大算力,不仅让更多贵州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能早发现早培养有潜质的“好苗子”。“自从2015年语音云西部数据与研发中心基地落户贵州,近10年间我们见证了贵州成为西部大数据产业高地,‘多彩贵州’正成‘数算贵州’。”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利用数字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业态、新模式。2023年,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达到46.5,较2017年提升37.6%,融合进程从融合初级阶段提升至融合中级阶段;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6.8,保持在全国第二方阵,位居西部第三。
日前,光明日报社联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企业,探寻贵州产业焕新蝶变的数字密码。
10月7日,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新华社发
数字赋能:智能设备“显身手”
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载重子午胎生产车间,各种机械臂有序协作配合、精准操作……
指着两台满载物料、相互“侧身礼让”的叉车,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韩洪川向调研组介绍:“系统发送指令,小车接到任务后,会自动按照产品型号运送物料,整个过程非常顺畅。”
作为一家于1958年建厂的传统制造企业,贵州轮胎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为满足市场需求,贵州轮胎先后研发出3000多款产品。“这对生产计划安排、物料库存盘点、生产过程工艺管控等都提出了极大考验。”韩洪川举例说,平均每天要安排900种以上物料,人工盘点物料和库存单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还容易出错。
“既要求做精、做优,又要求效率高、工期短,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韩洪川经常听到员工们的“抱怨”。
“5G时代到来,让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有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韩洪川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现在生产一个胎圈仅需要25秒左右,效率提升了400%。
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新华社发
作为贵州首个5G全连接工厂,贵州轮胎以5G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全工序、全场景、全过程精准控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23年5G工厂名录》。
如今,贵州正向“新”而行。近年来,贵州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加快数字工厂、智能矿山建设,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达89.2%,贵州工业的“智量”名片正在不断擦亮。
在贵阳市开阳县刘育村水稻种植基地,看着身侧高高的稻谷堆,刘育村村民杨应凤笑着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我们村海拔高、土地少、土壤瘦。”放下镰刀和背篓,杨应凤擦了把汗,接着说,原来种地都是看天吃饭,要是再遭了病虫,一家人口粮都难保。
“现在不一样嘞!”望向田间不远处一个智能探头,杨应凤说,用上大数据,往地里浇水施肥都不再“凭感觉”,还能提前收到病虫害预警信息,科学又省心。
“我们通过设备采集田间的虫情、病原菌等基础信息,实时传至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指导村民开展病虫害精准防控。”贵阳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余杰颖说。
蔬菜大棚实现“一键管理”,猕猴桃有了数字“身份证”,偏远山区建起“无人农场”……如今,在贵州广袤山乡间,大数据正被运用到更多农业场景中,与农业生产实现深度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位于贵阳市贵安新区的华为云数据中心。新华社发
智算优先:算力威力“看得见”
在位于贵阳市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内,气象高性能算力中心的一排排大机柜紧密相依、一台台服务器高效运转、一个个指示灯闪烁不停。
“过去,我们获取的天气预报空间分辨率是5千米,现在是1千米。”站在机房外,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芳向调研组介绍,这意味着,过去只能预报市县的天气,现在可精准预报到每个镇,乃至每个村。时间分辨率也从3小时提高到1小时。
“我们能精准‘算出’天气,全仗算力之功。”彭芳说,贵州气象高性能算力中心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实施,打造集智算和超算于一体的高性能气象算力资源平台。目前,已建成1公里、3公里分辨率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可提供90多种预报产品。
有形的数字基座,如何转化为算力?
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伟向调研组打了个比方:“如果将数据中心比作一座工厂,算力就像是先进机器、熟练工人和高效生产线的结合体,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大量‘原材料’——数据进行加工,生产出有用的信息产品。”
观众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发
“凭借气候凉爽、地质稳定、能源丰富等多项优势,从2016年起,贵州就开始在贵安新区聚集部署数据中心。”贵州省信息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处高级工程师刘梅表示,经过多年发展,贵州目前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47个,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27个,19个集中在贵安新区,成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当前,各地均在大力部署数字基础设施,贵州要保持领先优势就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刘梅说,在全球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决定转变思路,推动数据中心加快向“存算一体、智算优先”转型,推动省内外算力需求与供给实现高效匹配,提升算力使用率和产业本地化水平。
电影《长津湖》中绝美的长城、连绵的火光、滚滚的烽烟,《流浪地球2》中栩栩如生的宇宙飞船、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宏伟壮观的空间站……在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内,该公司副总经理习兴宇一边展示着一个个“以假乱真”的电影特效场景,一边向调研组说:“我们绝大部分业务都来自东部,先后为70余部影视作品的渲染提供了算力支撑。”
如今,依托有力的算力保障和高性能存储支持,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场景得以被搬上银幕。“目前,公司所有的服务器都是满负荷运转,每年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增幅可达10%左右。”习兴宇说。
“算”启未来。贵州正聚焦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8个重点行业,以及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4个重点领域,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新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新发展。
智慧旅游:沉浸式观览人气旺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黄果树大瀑布在夜幕中如梦如幻。“前几年就来过,领略了白天黄果树的雄姿,没想到夜间观瀑更加令人震撼,水与光完美结合,仿佛‘人间仙境’。”体验完“夜游黄果树”项目的新疆游客王女士赞不绝口。在黄果树旅游区管委会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景区里的一草一木几乎都已数字化建模,结合季节、天气、客流等参数,算法精准调度着景区内的每一台设备,营造出最佳的观景效果。
“借助数字技术,‘夜游黄果树’项目正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安顺旅游集团董事长助理王虎介绍,综合运用数字科技、激光投影、舞台实景演艺等形式,黄果树旅游区打造的自然峡谷景区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人气持续火爆。
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提供产品,黄果树旅游区开展这项工作已有11年。
作为贵州旅游业的龙头、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黄果树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但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曾给景区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制约了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和中转效率。
2013年起,景区开展数字化建设,景区的智慧化程度持续提升,如今已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平台”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即大数据中心、指挥调度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智慧营销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支撑景区的发展决策、指挥调度、运营管理、精准营销和智慧服务。“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游客在景区越来越舒适。”王虎说。
“这是我第二次游玩黄果树景区,上一次还是十年前,门口买票排起大长龙,我站得腿都快发软了,景区内人也很拥挤。现在通过‘一码游贵州’小程序,可直接按预约时间进入园区。”西安游客张诚说。
“如何让游客玩得更加尽兴?”王虎向调研组展示了景区的“智慧大脑”——通过算法对人流和车流的数量和方向进行最优配置,结合天气、游客年龄结构等更细化的参数,可让景区内的人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最大程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亲子游、民族风情游、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游……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贵州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布局相对分散的资源禀赋曾给游客带来不少困扰。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智慧旅游蓬勃兴起,为贵州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现在有了这个导游‘神器’,再也不怕‘打脑壳’喽。有了它,在贵州住得巴适,玩得爽快,吃得安逸!”打开手机,来自重庆的游客李霜展示着她的旅游“搭子”——“一码游贵州”小程序。
2020年上线以来,“一码游贵州”小程序做足“文旅+数字科技”文章,深受文旅企业和游客欢迎。截至2023年底,平台总访问量达到5.5亿次,用户量4000多万人,入驻A级以上景区500多家。
“现在通过一个二维码就能广纳贵州文化和旅游信息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智慧旅游服务。”“一码游贵州”事业群总经理李灵秀表示,2024年8月,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全面升级的“一码游贵州”新平台上线,增加了美食测评攻略、海量严选房源、多样化出行方式及在线咨询服务等实用功能,让游客能便捷享受到“扫码即达”的贵州之旅。
“数字+文旅”的智慧旅游新业态,更好地满足了游客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新需求,赋能贵州旅游产业实现新升级。2024年上半年,贵州累计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12.4%。
经验与启示
贵州乘“云”而上,借“数”转型,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数实融合已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注入强大动力。调研组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可资借鉴。
做好顶层设计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先手棋。推动数实融合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系统布局。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为推动数实融合提供了行动指南,形成了全省合力攻坚的“一盘棋”格局。
创新工作思路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关键招。贵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方法路径,创新“352”工作思路,即抓住评估服务、会诊对接、贯标实施“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服务队、解决方案、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园区载体、标杆样板案例库“五个支撑能力”,打造全国和本地化咨询服务机构“两类咨询团队”,形成了推动数实融合的“贵州模式”,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数字经济百项应用场景”。
突出示范引领是推动数实融合的主抓手。贵州按照“典型引路、分业施策、全面铺开”的原则,打造数据赋能标杆示范,形成了一批低成本、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引领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点带面促进大数据应用水平提升。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五年间,累计形成融合标杆项目516个、示范项目5507个,带动1万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升级。编制《贵州省“万企融合”省级标杆项目汇编》《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等,以“真实范例”引导企业看样学样。
夯实数字基建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强支撑。贵州以“东数西算”为牵引,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加快布局建设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贵州在建和运营重点数据中心47个,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27个,算力总规模43.41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智算40.43EFLOPS,占比超90%。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具备三大信息基础设施的省份之一,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与全国40个城市实现直连,建成省内3毫秒、粤港澳10毫秒、长三角和京津冀20毫秒时延圈。
(调研组成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李胜,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处处长李冬莲、农业农村研究处副处长郝瑞峰;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1日 05版)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