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全省教育工作会特别报道 ︱贵州:向着“特色教育强省”全速迈进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2-10 19:07:00 来源:贵州教育报 作者:周朝义 点击: 评论:0

2月10日《贵州教育报》1版
万物焕气象,教育争春早。
刚刚过去的2024年,既是贵州教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贵州教育发展史上亮点多、硕果丰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夯实教育发展之基,创新走活教育为民之路,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开辟新局面。
这一年,全省教育系统锚定“强省建设、教育何为”时代命题,紧紧盯住“一条主线”“五个目标”,抓紧抓实“十大专项任务”“八大方面24项重点工作”,向“新”而行,向“优”挺进,迈出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2024年9月4日,黔西市第十小学岔白校区学生在阳光课间进行跑步训练和比赛。
 1、党建引领 思政教育启智润心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抓好“党建引领”这个“龙头”,必然能够带来千般新变化。
在持续夯实党建基础上,贵州教育系统纵深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党建领航抓制度、强队伍、建品牌和党建理论研究“3+1”行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持续提升。1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5个基层党组织入选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有20个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采取“担任1所民办高校党委书记+联系督导3所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全省16所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 (党建指导员) 全覆盖,全省符合条件的4246所中小学校全部完成领导体制调整工作。
更为可喜的是,持续推进“理论宣传二人讲”扩面走深,全年组织宣讲3907场,覆盖46万余人次,通过讲“道理”、摆“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
怎样立德树人,如何启智润心?贵州教育系统集力聚智,走出了一条强创新、树品牌的新路子。
在思政教育一体推进上,将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微影黔行”“薪火黔行”“澄心黔行”等贯穿大中小学的特色思政教育品牌。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上,发布“澄心黔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编制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排查和干预。
通过加强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监测,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规范管理,平稳有序完成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起始年级替换,以及 《多彩贵州》 《多彩人生》等地方课程教材的修订改版和使用。
 2、民生为本 社会关切变成现实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园”“上好学”! 既是孩子和家长们多年的期盼和夙愿,也是全省教育系统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
“上好园”从梦想照进了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教育先后推动14个县达到国家普及普惠县督导评估标准,支持印江等6个县推进国家级、省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和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省级示范幼儿园数量达151所,各级示范园占幼儿园总数达30%,持续推进全省5059所薄弱园规范提质,在全省确定40个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园。
学生家门口的好学校逐年增多:遴选2个批次、7个县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省级重点支持县;支持南明区等5个县 (市、区) 整县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有序推进高效办成“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推荐9名教师参加全国现场展示;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全覆盖、零拒绝”教育安置,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7.1%;新增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2个,培育省级融合教育实验区4个、融合教育实验学校 (园)156所。
基础教育向新向好,职业教育更优更特。
首先,开展“3+2”中高贯通培养试点,稳步扩大“3+4”中本贯通培养规模,牵头本科院校增至11所,试点中职学校扩大至38所,招生计划达到1460人,增幅近49%,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更加宽阔;
其次,立项建设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13家企业为我省第五批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选评7所省级“双高校”,4所高职院校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深入推进“校旅结合”,新增立项建设10所校旅结合示范校;
组队参加2024年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和职工获奖牌16块,职业学校学生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139项,刷新历史最好成绩;调整优化“技能贵州”建设项目至15个类别,分两批立项建设388个省级项目;我省3所国家“双高计划”校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首轮“双高计划”终期验收。

罗甸县蓝天幼儿园举行亲子运动会。 史传鸿 摄 (贵州图片库发)
 3、服务地方 高校迸发改革活力
“斩获14金10银50铜,奖牌总数创我省历史新高,并位居全国前列,实现我省首个高教主赛道创业组金奖、首个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金奖、首个产业命题赛道金奖的重大突破……”2023年10月,贵州吹响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冲锋号,短短一年时间,不仅收获了诸多奖牌,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突破理工学科建设上,制定《贵州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行动方案(2025—2030年)》,持续推进理工科强化行动,新增本科专业45个,其中理工科专业32个、占比71%。立项建设第二轮贵州省一流学科78个,其中理工类学科38个、占比48.7%。立项建设36个“理工科学科专业强化行动”重点支持学科。加强招生计划调控,2024年普通本科在校生中理工类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8所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4所本科高校51个新设专业合格评估。推动全省所有高校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覆盖30万名大学生。评选省级“金课”课程536门、省级“金师”121名。
在增强服务支撑能力持续上,指导高校申报百千万人才工程,向教育部推荐2024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申报人选86人,完成209名产业导师选聘,组织高校申报科技小院73个、科技小院集群5个,组织高校申报4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规范平台建设,分2批次撤销46个科技创新平台;支持2024年“百校千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17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首破6亿。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完成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省属高职院校整体划转至省教育厅统一管理;高位推动我省与19所省外高水平大学开展省校合作;全省9所高校的13个学科和省外12所高水平大学基本确定帮扶团队、3个学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力求实现学科评估、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三个突破;全年选派242人赴国(境) 外高水平大学及教育科研机构交流学习;顺利举办2024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深入推进“教育+”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产业对接、文化旅游、农业合作、医疗合作、科学研究等应用交流合作,签署合作协议 (备忘录)51份……
 4、筑牢保障 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深谙此理的贵州教育系统,坚持强引领、抓素质,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以德为先,通过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教育引导全省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教师2万余名。组织66个定向县和275名“优师计划”毕业生开展面对面双选,为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充优质师资,获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教师1468人,“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银龄教师339人,教师队伍持续壮大。
减轻教师负担,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行动,发布省市县三级2024年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公布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每一位教师回归教育本位。
教育大发展,保障更有力。
在扩大教育资源上,正式设立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贵州传媒职业学院、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全省普通高校增至80所;基本完成省属高校布局调整学校间争取到教育部下达我省本科层次招生计划突破10万人,博士计划突破1000人,专升本计划突破2万人;“两重”“两新”实施首年争取到中央资金18.83亿元;下达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项目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69.21亿元,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6.95万个,全面完成50所公办幼儿园、6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民生实事建设任务。
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方面,持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投入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93.09亿元,惠及学生1358.54万人次。助学贷款连续16年创历史新高;持续规范营养餐“四统”采购,实行“5+X”供餐标准,落实“五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供餐质量全面提升,全年投入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3.63亿元,惠及农村学生470.35万人。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教育资讯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