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七星关区大屯乡雅木村天麻种植基地,伴随着“突突突”的机器声,两台锯木机正在作业,很快锯好的桦槁树木材就堆成一座小山,旁边村民们正忙着种植天麻,摆木柴、放菌包、覆泥土,一派繁忙有序景象。
“我们在大屯建了天麻培育示范基地,不断探索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效的天麻品种,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这种小桶种植风险低,万一蜜环菌被感染了,也不会扩散。”七星关区天麻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联络员郭刚在种植现场指导和答疑,确保群众能够真正掌握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据介绍,桶装天麻栽植不仅可以循环使用种植场地,还可以隔绝原生土壤中的病虫害,能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有效提升天麻品质和产量。同时,这种种植模式,改变原来的林下种植面积小、4至5年才能循环栽培的林地限制,打破了分散培材、蜜环菌生长不稳定、劳动强度大、产量不稳定等的传统模式,实现林地资源重复使用、经济效益高的高效栽培模式。
“我们雅木村植被茂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天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在其他地方参与种植过,今年是第一年回乡种植,桶装天麻栽植是我们目前探索出来的风险相对较低的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天麻基地负责人范名利说,今年合作社流转了500亩林地种植天麻,目前完成了100多亩。这几天用工量很大,每天有20多人。“木材跟不上,又重新买了一台锯木机,等机子到了,还要加人。”
天麻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还带动群众务工增收。“我们做了20多天了,主要负责锯木材,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村民张朝卫和曾显凯两人分工合作,一人操作锯木机,一人负责扛木材,干劲满满。“我主要负责划菌包,都是手上活路,离家近,还是可以的。”一旁的郑世敏接过话茬。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种植进度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天麻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让‘小金麻’真正成为富民强乡的‘金钥匙’。”郭刚说。
林下种植天麻,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的林地资源,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近年来,大屯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将天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种植,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大屯乡将紧抓当前特色产业发展的契机,持续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天麻种植规模,不断增强示范引领及辐射效应,持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