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风劲,乌蒙处处新。
时下,在黔西北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热浪处处升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势头猛进、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远瞰七星关城区(郑林华 摄)
殷殷嘱托千钧力,踔厉奋发正当时。近年来,毕节加快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锚定“四个做示范”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稳中求进,推动各项改革不断转化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强劲动力。
守牢底线
防返贫致贫监测显成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近年来,毕节围绕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具体问题和关键环节,特别是补齐“四项收入”短板提升农民人均收入等方面持续完善工作机制。
毕节市着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水营村村民郭铭恩,家庭人口多,生活压力大,妻子又患病。当村里了解情况后,不仅为他家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还给予产业上的扶持,帮助他家渡过难关。
同样的情况也在纳雍县羊场乡曾底坝村脱贫户周贞贤家发生。
“我妻子患有心脏病,看病花了不少钱,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周贞贤说,多亏政府及时帮他解决了困难。
工人在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两山天麻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陈曦 摄)
医疗救助、教育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村干部通过走访、调查,迅速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在生活生产上及时给予帮助。
郭铭恩、周贞贤家庭的变化是毕节织牢防返贫致贫防护网的缩影。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关键在于开展动态监测,实施精准帮扶。据介绍,毕节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认真按照相关系统预警信息进行核查,组织人员对脱贫户进行定期摸排,确保及时发现、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积极协作
完善区域开放合作机制
一江连山海,穗毕情谊长。自广州帮扶毕节以来,穗毕两地积极开展“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打造了东西部协作新典范。
在此背景下,毕节依托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围绕协同投入、协作运营、互利共赢等方面推进改革创新,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削皮、切块、去籽、烘干……日前,在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生产南瓜条。
村民在威宁自治县牛棚镇苹果种植基地里采摘“糖心苹果”(韩贤普 摄)
2018年,通过东西部协作推动,该公司入驻织金县,成为当地一家以种植、加工南瓜为主,集蔬菜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冷链物流和农产品外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今,该公司通过“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小南瓜做成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填补了毕节南瓜产业精深加工和出口海外市场的空白,带动3万多人实现增收。
借力东西部协作东风,近年来,毕节还凭借承接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机会,大量的东部沿海企业落户毕节,既能带动群众就业,又能延伸产业链,对毕节和引进企业而言,成为双赢的选择。
除此之外,广州与毕节还在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产业协作等方面紧密合作——
建立“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吸纳大量毕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或在广州就业;
积极对接市场,畅通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毕节天麻、竹荪、腊肉、苹果等农特产品走俏粤港澳大湾区;
以“资金帮扶,技术帮持,人才帮培”的方式,推动毕节茶叶、肉牛、马铃薯等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
同时,毕节还积极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机制。2024年,毕节培育新增乡村外贸主体7家,新增入选“二品一标”农产品5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5个。其中,“东西部协作助力毕节打造承接轻纺产业转移新高地”典型案例获国家工信部认定推广。
持续发力
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改革有力度,民生有温度。
毕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托幼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节通过9个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升级打造“毕就业”综合服务平台、与77个省外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培育五大“工匠品牌”、率先在全省实现基层就业服务机构100%覆盖等,打出一系列稳岗就业的组合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医务工作者正在为患者检查
2024年,毕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力推进,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在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评选中获“改革先锋队”称号,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III、IV级手术占比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增长,吸引市外来毕就医近10万人次。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
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安置点社区,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广场上的老年人聚在一起,不时拉着家常。
中午时分,该社区“长者食堂”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有序排队,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餐食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目前,该社区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长者饭堂、柏杨林社区工作服务站、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受到居民一致称赞。
毕节0—3岁儿童早期养育试点项目入选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域典型案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毕节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迈出新步伐。
走进位于纳雍县玉龙坝镇的幸福苑慧育中心,育婴师正在同孩子做游戏。
2022年,玉龙坝镇被列为毕节试验区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0—3岁儿童早期养育项目试点乡镇,由村级育婴指导员定期入户提供一对一的早期养育培训指导干预,形成专业指导家访模式,有效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提升看护人养育水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从2017年覆盖的1个乡镇200余名儿童,扩展到目前的8个县(自治县、市、区)55个乡(镇、街道)的732个行政村(社区)。截至目前,毕节共建立66个慧育中心,受益儿童5.2万人次。
人们在威宁自治县小海镇牲畜交易市场选购牲畜毕节图片库发(罗喜贵 摄)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引领未来。一次次创新探索、一个个突破进展、一项项改革成果,镌刻着毕节体制机制创新步履铿锵的印记。
踏着春的脚步,满怀新的希望。
如今的毕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新篇章。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飞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