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中国“东数西算”绘就区域算力协同新图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8-30 16:10: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骆飞 点击: 评论:0

  工作人员在贵安超算中心数据机房附属设施内工作(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新华社贵阳8月30日电 题:中国“东数西算”绘就区域算力协同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骆飞

  翻腾的混天绫、耀眼的光束、炽热的火焰……今年初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中,炫酷的场景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中国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名的电影,古老的“哪吒闹海”神话故事在代码与算力加持下,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助推中国影视文化拓展海外市场,更生动展现了“东数西算”工程下算力协同的发展成果。

  地处中国西南山区的贵安超算中心是这部佳作的算力支撑者之一。据了解,《哪吒2》超40%特效镜头在此渲染。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依托“东数西算”算力网络,特效处理时间从普通服务器需数百年压缩至八九十天,大幅提升了效率与质量。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后,贵州省被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贵州推进该工程的重要项目,贵安超算中心投用至今每日汇聚调度数亿数据流,已成长为贵州乃至中国南方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

  走进其机房,一排排服务器静静矗立,指示灯昼夜闪烁,高效处理着海量数据。除影视渲染外,该中心还服务于天文气象、生物医学、新型工业化等领域。

  贵阳市市长王宏说,贵安新区已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算力服务体系与贵州算力品牌,并探索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数据显示,全省算力枢纽节点投运及在建项目49个,总规模超9.2万Pflops,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万用户提供云渲染服务。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算力需在更广泛区域流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此,中国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如今,“东数西算”工程正通过东西部枢纽节点,绘制出庞大精密的算力地图。

  在8月28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东数西算”已成为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工程,包括贵州在内的八大国家枢纽节点集聚60%以上新增算力,智算规模达62万Pflops,约占全国总量的80%。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将实现算力资源‘一本账’、算力调度‘一盘棋’、算力整合‘一张网’。”刘烈宏说。

  目前中国智算总规模达78万Pflops,居世界第二。这一庞大的智算规模正通过区域协同合作向更多领域渗透,“东数西训”“东数西渲”等模式持续落地。

  这些年,福建与宁夏深化东西协作,分别结合福建数字化和宁夏能源、气候、枢纽节点等优势,开展多元异构算力融合发展。目前,两地相继在福建福州、宁夏中卫投产算力中心,通过打造算力一体化管理体系,福建优先调度使用宁夏算力,算力资源单价下降近20%。

  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算力创新示范区,中国移动—阿里云智算中心项目12000P算力目前已全面投入运营。作为重庆(新疆)算力基地的首批项目,这里将承载大量“疆算入渝”计算服务,重点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汽车等大模型训练。

  从这些区域算力协同案例中可见,“东数西算”正不断将东部旺盛的算力需求与西部丰富的资源供给紧密联结,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

  据中国国家数据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八大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435亿元,拉动投资超2000亿元。这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缩小了东西部数字经济差距。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表示,算力是智能世界的基础设施,大模型催生了对算力的巨大需求。目前,该企业在贵安新区部署了大规模AI算力集群,将努力打造“东数西算”工程的标杆项目。

  今年5月,中国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逐步实现各地区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

  刘烈宏表示,将加快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力争在算力布局、网络传输、监测调度、算电协同、安全防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