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由来第一流”这句诗文,道出了梅州丰富深厚的客家人文底蕴。在第十八届文博会上,梅州馆以一段广东汉剧、一组客家陶塑、一幅风情版画、一帧名人木刻和一套植染包包等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和产品展示,具象而饱满地诠释了这一美誉。
文博会进入公众开放日的第三天正值元旦假期,来观展的人也多了起来,梅州馆人气增长。
一个唱段可以感知非遗。在梅州展馆前的舞台上,广东汉剧院的青年演员张敏倾情表演着传统经典剧目《盘夫》选段,引来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他们纷纷拿起手机或相机记录,仍意犹未尽。
![[URL]be08d0d2e44de299f0d4c940e2718927.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be08d0d2e44de299f0d4c940e2718927.jpeg)
“感觉回到了小时候,我们在梅州就是听汉剧长大的,耳熟能详,现在一听特别有感觉,汉剧表演是梅州馆的亮点。”在深圳工作的梅州人郑先生听完汉剧后表示震撼而亲切。
深圳电视台“记者天团”刚好来到梅州馆探馆,也被广东汉剧的皮黄声腔、中州音韵吸引,向市民作了现场直播,主持人还兴致勃勃地与演员进行互动。
![[URL]f53a5daf549cf9131622a11c14a2eac5.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f53a5daf549cf9131622a11c14a2eac5.jpeg)
一幅版画可以触摸客家。这幅长约2米的版画《客乡古韵》,以客家名人为脉线,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式客家民居,给观展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看到以客家民居为内容刻画出来的版画,感觉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藏价值。”山东游客王女士了解梅州版画后,对梅州客家民居产生了兴趣,并表示有机会便到梅州旅游。
![[URL]15d0f4258750d5419e7ea8346dd1fd18.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15d0f4258750d5419e7ea8346dd1fd18.jpeg)
一组陶塑可以聆听客韵。《客家大喜》系列作品,再现了客家传统婚俗,传递着喜庆和幸福。深圳市民卓先生表示,实地看了梅州馆的情况后,感觉很好,激起自己到梅州一游的冲动。
![[URL]84fee80cae7e36c9b26f48f593425e3c.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84fee80cae7e36c9b26f48f593425e3c.jpeg)
![[URL]b60d553a5d2c35581e518085bc19954e.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b60d553a5d2c35581e518085bc19954e.jpeg)
一帧木刻可以认识名人。这幅《梅州八贤》的木刻作品,材料取于梅州的门板、素材取于梅州名人,也让观展者津津乐道。“梅州的木雕、梅州八贤以前有接触过,好像还认识有几个,像这个踢足球的,还有那个以前北洋水师的,包括这个是做红酒的张弼士。”深圳市民彭先生讲道。
![[URL]80b1e85701f97fe399a0fac2f6aa8610.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80b1e85701f97fe399a0fac2f6aa8610.jpeg)
非遗是各地展团参加文博会重要传统项目。今年文博会,梅州展示了广东汉剧、木雕、石雕、陶塑、版画等非遗项目和产品,展现了梅州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精湛的传承技艺。
![[URL]3b9620b69e8e39b99ce821a281fc18e9.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3b9620b69e8e39b99ce821a281fc18e9.jpeg)
![[URL]908b90ea4d6c91d29e7995f4cdca4ecc.pn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908b90ea4d6c91d29e7995f4cdca4ecc.png)
客家特色的植染手提包融入客家围龙屋的元素,运用客家最传统的植染工艺和藤编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类似这些既有实用功能,又兼具时尚属性的非遗文创产品,提升了客家非遗的文化附加值和工艺价值,给非遗传承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梅州素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美誉,客家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积累,创造出丰富、深厚的非遗资源。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聚力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保护工作取得成果。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10大类别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5项,四级非遗传承人473位,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广东汉剧院十分重视文博会这一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文博会能进一步传承推广广东汉剧,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青年演员张敏说。
![[URL]7cb8321e6f1d3c24b02402209ce33b6d.jpeg](/d/file/ywjj/guoneiyaowen/2023-01-07/7cb8321e6f1d3c24b02402209ce33b6d.jpeg)
“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产业”……从原汁原味地呈现展示到变化多样的创新,梅州通过此次参展,进一步推广了梅州非遗文化,加速了优秀传统文化出圈。
(供图:无线梅州)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