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垃圾要定点投放,庭院要按时打扫,村子美了、环境好了,咱们的‘幸福旅居’产业才会红红火火。”为更好迎接夏季避暑游旺季,连日来,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幸福村民情助理朱海亮都会到村看民宿接待能力,向村民宣传农村“五治”、发展乡村旅游等相关政策及做法。
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贵阳市在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选派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自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选派2000余名民情助理,办理实事1.1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7200余个,推动基层从“小马拉大车”向“群马协力拉车”转变。
建立常态化选派机制
“之前因为缺资金,社区阵地功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办事不够便民、工作效率不高等情况,在‘排队抓尾’中被评为后进。”南明区兰花都街道公园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梅直言,自民情助理陈俣年来了以后,积极帮助社区协调办公桌椅、打印机、电脑等设施,建强了服务阵地。
陈俣年选派自南明区人民法院,到社区后,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原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的协调处理,为居民调解纠纷,帮助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
让干部下沉工作有序且长效开展,贵阳市建立常态化选派机制,出台管理办法,明确选派类型、选派流程、监督管理等7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服务群众。
按照“先定点、再定人”,聚焦农村“五治”、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采取“乡镇摸排、县级研判、市级统筹”的方式,选派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
将治理难点作为发力重点
“社区资源丰富,但各自为战,服务活动不成体系,区域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观山湖区金阳街道华兴社区民情助理陈艺丹初到社区便敏锐察觉到这一问题。
对此,她对照观山湖区“151”管理模式中的5项工作(管理项目建设、摸清群众满意率和项目运维率、掌握项目总体情况、了解辖区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列出工作清单,推动华兴社区联合华润中学、贵阳万象汇、贵州银行、中粮集团、华润物业等9家单位成立“共治委员会”,找到了社区整顿提升的“良方”。
基层治理的难点,正是民情助理发力的重点。去年4月,观山湖区精准选派16名党员干部到农村“五治”“垃圾分类”工作难度大、“排队抓尾”排名靠后的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这些干部迅速投身工作,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通过入户宣讲、集中宣讲等形式,将党的政策、民生举措传递到党员群众心中。
如今,在全市各村(社区),民情助理们穿梭于大街小巷、村组田埂,以“铁脚板”丈量民情,用“硬肩膀”扛起责任,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推动产业发展的“引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治理的“破题者”。
强化管理提增服务质效
“餐厨垃圾单独放,有害垃圾别乱抛。乱丢垃圾危害大,干干净净利大家。”在乌当区新光路街道生活桥小区,时常能看到民情助理罗亚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的身影。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桥小区在垃圾分类、环境美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贵阳市坚持完善培养与管理机制。通过坚持分类施教、精准施训,为民情助理制定细致的履职要点,帮助他们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开展宣传工作,有效提升民情助理的工作实效。
同时,将民情助理任职期间工作表现作为评先选优、选拔任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参考。对长期无故不在岗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约谈派出单位分管领导;对履职不尽责、问题较为突出的,约谈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责令另行选派人员,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在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下,3年来,全市民情助理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各类入户宣讲、集中宣讲,共覆盖党员群众26.7万余人,走访群众15.9万余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200余起,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