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黎平县:“5+2”模式优化“企业之家” 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10-23 14:20:4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严云伟  甘世瑜 点击: 评论:0

  2025年以来,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黎平县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构建“五个专区(产业培育服务、人才(青年)服务、金融服务、法治服务、中介服务5个功能区)+两个中心(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与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的“5+2”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之家”从“基础服务”向“精准赋能”跨越,打造“进来就是一家人,办的就是自家事”的服务品牌。截至2025年10月,“企业之家”累计解决企业需求540件,其中2025年办结197件,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需求建体系,构建“5+2”服务新格局。黎平县以破解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为导向,印发《黎平县2025年“企业之家”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整合部门资源、集聚社会力量,搭建“五大专区强服务、两中心提效能”的一体化服务架构。在“专项服务专区”建设上,围绕产业、人才、金融、法治、中介五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一是产业培育专区方面,整合发改、工信、投促等部门人员和资源,打造政策“一站式”解读平台,积极回应企业政策咨询;二是人才服务专区方面,聚焦企业引才育才需求,提供人才招聘、技术培训全链条支持;三是金融服务专区方面,积极推进全县8家银行整体进驻,创新银行轮值机制,打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四是法治服务专区方面,积极与司法部门协作,汇聚律师事务所与司法鉴定机构,提供专业法律保障;五是中介服务专区方面,集中展示全县涉及国土、建筑、审计、财务等优质行业中介机构信息,实现服务透明化选择。在“两个中心”建设上,整合涉企审批资源。组建由投促、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6部门业务骨干构成的专项服务团队,明确首席事务代表统筹协调,重点打造“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与“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推动审批服务从“多头跑”向“一次办”转变。

  二、精准施策抓落实,推动服务效能全方位提升。黎平县以“实效为导向”,推动“5+2”服务体系落地见效,用具体举措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一方面,五大专区靶向发力解痛点。产业培育专区对惠企政策进行梳理,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惠企政策平台进行上架,总共梳理政策606项,2025年办理业务500余件;人才服务专区2025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帮助企业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得到有效解决;金融服务专区自2025年7月设立以来,通过8家银行轮值入驻,为19家企业解决资金融资1.1亿元,贷款审批时间平均压减50%;法治服务专区依托5家律所25名律师轮值,2025年提供咨询20次、免费合同审查4次,并引入司法鉴定机构实行费用减免政策,为企业群众平均减免20%;中介服务专区汇集93家涉及23个类别的中介机构信息,公示服务范围与收费标准,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两个中心”协同发力提效率。通过“帮办代办+联合审批+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全链条服务,将工程项目涉及的多个审批环节整合为“立项-规划-建设-验收”4个阶段。2025年已为黎平县鑫华驰高分子材料产业园配套道路工程、壹航万象绿城・南山璟樾商住项目等24个重点项目提供服务,审批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企业跑动次数大幅减少,项目只需跑一次,服务成效显著。

  三、聚力赋能显成效,打造企业发展新生态。黎平县“5+2”模式的深入实践,不仅让“企业之家”成为服务企业的“主阵地”,更构建起“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生态。从服务实效看,“企业之家”通过精准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咨询和申报便捷、融资效率提升、审批流程简化,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从企业感受看,“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对接打破部门壁垒,企业诉求响应更快、解决更实,“进来就是一家人”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从长远价值看,该模式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黎平方案”,截至2025年10月,企业需求办结率、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后续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推动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黎平县将持续深化“5+2”服务模式,优化“贵人服务·黎即办”品牌,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上门”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力争企业诉求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让“企业之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严云伟  甘世瑜)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