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黎平县肇兴镇宰柳村,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将青春的激情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这片古老的侗乡大地上。他,就是黄武剑,一位95后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鼓楼了解群众需求
自2022年7月驻村以来,黄武剑始终牢记心系百姓的宗旨。他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成为了村民们最信任的“自家人”。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黄武剑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吃透各级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文件。他创新宣传方式,通过鼓楼会、院坝会、田埂会等形式,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累计宣传1600人次,发放宣传册200余册 ,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入户调查群众收入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黄武剑协助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狠抓党支部建设。他积极动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对培养后备力量。通过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培训等,提升党员素质,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驻村期间,他发展年轻党员2名,培育成熟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员1人,结对村级后备力量3人,开展党员培训600余人次,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使宰柳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小黄到我们村驻村后,积极培育年轻的村主任,推动‘一肩挑’工作,让党支部有了年轻的领头羊。”村监委主任陆光朝对村里发展年轻党员给予肯定。
宰柳村凉亭
宰柳村曾是肇兴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黄武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积极推动凉亭、戏台、篮球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他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新建标准化篮球场2座、便民休憩凉亭6处、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功能的寨寨戏台2座,安装26套全民健身器材,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让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助力宰柳村体旅融合发展。
“村里新建了好多设施,比以前更美了。”村民陆福勇对村里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满意。
“去年种植紫米大丰收,口感非常好,糯糯香香的,多亏小黄帮我申请种紫米的补贴,打消我的顾虑。”村民陆仕荣对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到。
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黄武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原则,定期开展防返贫排查和入户遍访,为群众落实公益性岗位扶持、申请跨省交通补贴和产业奖补,争取修建通村公路护栏、清理产业路塌方,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他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村民养黄牛、养蜂蜜、种钩藤,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通过合作社联动和企业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三年的驻村时光,黄武剑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让宰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青春和热血,在侗乡大地上书写了一曲动人的乡村振兴之歌,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在他的带动下,宰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未来充满希望。
(姚进忠 李靖)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