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毕节频道 |
“老张,你家还有多少没疏完?”
“差不多了。李支书,前几天都请人加紧疏的。”
“赶紧疏完,出太阳就要开花授粉了!”
……
猕猴桃基地一角
5月7日,在猕猴桃种植户张习文家地块里,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国一边查看猕猴桃长势,一边催促村民加紧疏花。“疏花后,马上要接着授粉、疏果、除草、施肥,工序一道接一道,不能怠慢,管护不好,果子质量不能保证。”李兴国说。
2017年初,箐口村决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多地考察产业,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决定发展“绿心贵长”猕猴桃产业。
产业发展过程中,箐口村探索“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模式。村党支部成员率先示范种植猕猴桃,一些大户纷纷跟进。同时,通过召开院坝会、板凳会等形式,向村民们详细介绍种植猕猴桃的优势、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推动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
几年时间,全村15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猕猴桃,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
“猕猴桃雌雄异株,必须采取人工授粉,才能做优、做精、做细、做实猕猴桃种植的各个环节,提高猕猴桃的质量。”李兴国说,为种出高品质的猕猴桃,箐口村下足了功夫。
疏花
从栽种到剪枝、管护……每一道工序村“两委”都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并不间断请农业专家来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土专家”。在肥料的使用上,箐口村坚持采用农家肥,保证了猕猴桃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规范化种植和精心管护,箐口村种出来的猕猴桃果实饱满、味道香甜,年年丰产。
发展农业,种得好是本事,卖得出是关键。为了拓宽销路,箐口村“两委”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多管齐下,积极转变思路。
——加强品牌建设,箐口成功申报广州天河区粤港澳菜篮子工程猕猴桃绿色认证,并注册了商标“魅力箐口”,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搭建销售平台,举办猕猴桃节暨产销对接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经销商前来。
——延伸产业链条,在村里搭建猕猴桃酿酒生产线,将猕猴桃小果酿制成猕猴桃果酒,提升果实的经济价值。
如今,在箐口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因种植猕猴桃实现增收致富。
“去年,我家的10亩樱桃卖了七八万元,今年又加种了10亩。”张习文说,除了种植猕猴桃,他闲时还帮妻子摆摊搞烧烤,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疏花
在箐口村,像张习文一样的村民有很多。“我家种了10多亩,疏花、授粉忙不过来,要请亲戚帮忙,或者找小工帮忙做,120元一天。去年受气候影响,产量不高,才卖了5万多块。今年要好好管护,争取有个好收成。”村民张凯说。
“尝到‘甜头’的村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计划扩大种植规模,2025年全村预计增加种植200余亩。”李兴国说,箐口村将继续完善销售渠道,继续举办“箐口村猕猴桃节”“猕猴桃产销对接活动”等,提高产品知名度;由村集体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单价进行销售,加大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箐口猕猴桃绿色认证及有机认证的完善,加大猕猴桃酒的生产销售,不断完善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郑春华 参与采写)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