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贵州文化网讯 去年以来,黎平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实施固本、赋能、暖心、强基“四大工程”,全面助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实施“铸魂”工程。黎平县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工委会议等平台,深入学习中央、省、州重要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成果。动员全县4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万企兴万村”帮扶活动,引导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协助开展环境卫生提升,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电信诈骗宣传等工作500余人次,持续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上下功夫见实效。去年以来,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50余次,集中学习500余次,上党课100余次;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40余次,办实事180余件,向40余村(社区)捐赠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及物资200余万元。
二是实施“赋能”工程。从“两新”组织管理层中选优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41名,指导3个两新领域党组织按期换届,组织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学习培训3期100余人次,为企业精准“输血”,有效激发“两新”组织内生动力。结合行业类别特点,从业务主管部门中择优选派新一轮党建工作指导员37名,明确结对联系指导具体任务,制定指导员工作清单,做到目标任务到人、责任落实到点到位,确保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转变成有效覆盖,召开履职培训会2场,各党建指导员到“两新”组织指导工作100余次,帮助企业循环“造血”。
三是实施“暖心”工程。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需求为着力点,整合工委力量,健全工委委员及工委办成员包片、党建指导员驻点的工作机制,将“被动服务”变成“主动对接”。争取资金项目,按照有统一标识、有合理场地、有服务设备“三有标准”,在物流和货运司机比较集中的区域,投入建设资金10万元,打造“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热可乘凉、冷可取暖”的货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法开展走访,了解并及时解决“两新”党组织及党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共走访慰问党员54名,发放慰问金9000余元,帮助解决困难诉求60余件,疫情期间为重点人群提供服务50余次,发放退烧药物20余份。
四是实施“强基”工程。实施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和党员积分制管理,持续巩固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党支部星级管理,全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增强两新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截至目前,41个两新党组织已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率100%。其中五星级党组织4个,四星级党组织5个,376名党员纳入管理,实现全覆盖。选择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民营企业作为县两新工委班子和成员单位直接联系指导点,制定两新工委领导班子结对联系龙头民营企业工作制度,开展走访调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调研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以点带面提升龙头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去年以来,深入5个龙头民营企业走访调研2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困难10余个。
(吴超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