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黎平县孟彦镇:打造乡村集市经济“新名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2-26 15:25:21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朱佳恒 点击: 评论:0

 


       近年来,为推动农村集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乡村集市经济“新名片”,黎平县孟彦镇从打造和提升集市环境入手,坚持疏堵结合、多元共治,实现乡村集市从脏乱向靓丽转型,助推集贸市场规范化治理,获得群众和商户一致认可。
       从“单纯堵”到“疏堵结合”。一是科学选址,开办新市。以“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百姓生活环境、保障卫生安全”为原则,合理选址,定时定点,为商贩提供良好买卖场所和平台,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孟彦老市场,硬化路面,建设新集市,做到规划、标准、风格相统一。截至目前,新集市占地面积1108平方米,可容纳商铺摊位50余个。二是走访宣传,文明引导。组建市场管理队伍,通过定人定岗与流动巡查相结合、徒步巡查与机动巡逻同行动等方式,强化对农贸集市重点路段、场所管控,向沿街商铺和小商小贩发放“明白纸”200余份。同时,利用大喇叭广播、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宣传,耐心向经营商家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商贩进行规范经营。新集市建成后,摊主们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相继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55份,规范进入新集市进行经营。三是提升环境,精心管理。集市划分为日用品、果蔬、服装和其他等不同区域,市场管理队伍对摊位进行规范化统一管理,卫生清理在散集2个小时内由3名保洁员全部清理完毕。通过“区域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方式,杜绝流动摊贩现象,提升集市容貌,达到了“村容与繁荣”双赢效果。
       从“单一管”到“多元共治”。一是自治主导。商贩共同协商,达成“不违规经营,不占道堆物,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等自治条约,商贩自觉参与集市环境卫生、秩序维护工作,共同维护好良好秩序。成立集市管理办公室,抽调3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2023年以来,共处理争抢摊位事件2起,每起事件都在30分钟内调解成功,相比依靠派出所进行调解,从发现争端到解决争端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减少群众围观堵塞交通问题,维护市场整体形象。二是德治引领。在集市进出口等显著位置安置宣传标语2处,通过宣传提高商户和赶集群众文明意识、环保意识,让每个人成为集市规范化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营造同关心、齐支持、共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行示范引领,对按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的摊点给予优先选择摊位权利,提升摊主履行责任、参与集市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共治融合。商户通过与集市管理办公室、村委会联动解决困难问题。新市场规划建设时,摊位设置不规范,根据村委会和商户意见,联系资源,为新市场规范设置摊位,保障新市场正常开市。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与集市管理办公室对接,共同行动,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质量,降低政府管理部门与商户产生直面冲突概率,转化商户与政府部门之间矛盾,形成共同管理合作关系。
       从“小摊点”到“新型集市”。一是人气旺起来。新集市运营后,每日清晨,前来卖菜商贩汇聚此地、各就各位,把自家果蔬摊点整齐排列,等待群众购买。闲暇之余,还可以拉拉家常,你来我往,秩序井然,村民们也络绎不绝,选购所需商品。新集市开办以来,吸引23家商贩进驻,其中水果摊位12个、猪肉摊位5个、牛肉摊位2个、卤菜摊位2个、百货摊位1个、蔬菜摊位1个。赶集日增设临时摊位25个,日均客流量可达500余人次。二是资源聚起来。集市除每逢农历一、六为赶集日,相关部门还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健康义诊、政策宣传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进一步提升集市知名度。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30余次,健康义诊8次,政策宣传40余次。三是业态火起来。集市实现规范化管理后,消费人群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集市增设夜宵摊点4个,引入烤羊肉、美食小吃等多种业态流动店商4家。香气扑鼻的美食,吸引不少群众前来消费,每晚客流量可达100余人次,不仅给本地群众带来多姿多彩的夜间生活体验,也形成乡村集市经济新的发力点。(朱佳恒)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