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龙广两座大山“佑子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10-07 17:51:0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胡连超 点击: 评论:0

  龙广,位于安龙县西部,所辖四十八寨,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一个大镇。文化底蕴深厚,有历史文物古迹——五省会馆、卧雪山庄、观音洞。有袁祖铭、杨宾、王秉鋆等历史名人。经贸非常发达,三天一场的赶集交易仍然是人山人海。2019年,龙广镇入选西部综合实力百强镇。 2021年9月,龙广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龙广人民非常勤劳,万亩大坝年年五谷丰登,据古老人的传说,是得到了两座大山的“庇佑”。那就是“老鹰岩”和“犁头山”。下面笔者就将收集到的关于“老鹰岩”和“犁头山”的传说分享给读者。

  关于老鹰岩

  在龙广往万峰湖方向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大山,整个山形就像一只雄鹰在高空俯视着整个龙广大坝。大山前面那高大嶙峋的白岩石就像雄鹰的头颅,两边的山峰就像雄鹰的翅膀,后面的山峰就像雄鹰的尾巴,人们就称这座山叫“老鹰岩”。

  说起这老鹰岩,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人们都知道,龙广是一个较为有名的对方,这里水源好,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是坝与坝、寨与寨相互连接的大坝子,号称四十八寨。

  各寨种的庄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是笑脸常开,不亦乐乎。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初秋,老百姓的庄稼正在含浆成粒,一户细心人家的妻子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情况。一天清晨当她走到一块田边查看时,突然发现有好多蚂蚱(蝗虫)在飞动,细看,有一些蚂蚱正在谷穗上吃谷穗,她心一震动,急忙走到其他田块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哪一块田里都有蚂蚱在谷穗上吃谷穗,不但田里有,而且地里包谷上也有,这下可吓坏了这位细心的妻子。她就跑到各个寨子通知各家各户,说有蚂蚱吃庄稼呀。寨子里群众有的似信非信,说前几天还去看来,没有见什么虫子,有的相信,就急忙去田地里看,果然有很多蚂蚱在吃庄稼,这该怎么办呢?那时又没有什么农药可杀虫。于是就给寨老讲,相互通知各个寨子,发动全体老幼人工捉虫。可是接连捉了几天,天天捉,天天有,而且还越来越多,在路边都能听到蚂蚱吃庄稼的嚓嚓声,眼看要成熟的庄稼就要被吃完,这可急坏了所有老百姓。

  怎么办呢,于是,寨老提出“祭山”、“扫田”,每家捐一点钱来买鸡鸭水果、香蜡纸烛等祭品,请来先生“祭山”、“扫田”。祭了两天,扫了两天,蚂蚱还是没有减少,老百姓急得呼天换地,束手无策,在祭第三的天,所有男女老幼都一起跪拜,祈求苍天保佑,驱走蚂蚱,保护农民的庄稼。

  可能是老百姓跪拜祭了三天的山,感动了上天,就在祭山第三的天晚上子夜,天突然一片漆黑,冷风飕飕,风吹雨打,时而隐隐约约还听见呲呲的响声。约一个多时辰,就听不见风雨声,待天刚刚亮,人们就急忙赶到田地里去看。嘿!怪了,家家田地里的蚂蚱一个也不见了。大家非常的高兴,正在议论说是不是昨晚上被打风大雨吹跑了,忽然间,一位年长的老人指着对面说:“你们快看,那里怎么出现一座大山,而且很像一只大老鹰。”人们朝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是一座像老鹰的大山,那里原本没有山。

  这时那位年长的老人说,这可能就是我们跪拜祭了三天的山,感动了上天,上天就派神鹰来帮助收拾捕捉蚂蚱,刚刚捕捉完,还未来得及上天就听见鸡叫(一般鸡鸣为丑时——晚上1到3点钟),鸡叫后就上不了天,就座落在这里。人们听老人说完后就一起面向这座大山双手合十叩头跪拜,齐声说到,谢谢老天爷!谢谢老神鹰!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老鹰岩”,这就是老鹰岩的由来。

  由于有了老神鹰的照看,龙广大坝子又恢复了往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为了感谢和纪念上天对老百姓的恩赐,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老百姓都要买来鸡鸭水果、香蜡纸烛等祭品举行“祭山”活动。离得近的寨子就到老鹰岩山脚下祭,在得远的就在当地的大山脚或者大树下祭。

  当年祭拜老神鹰下凡帮助捉虫子祭了三天,因此现在祭山仍然是从当天焚香烧纸后要禁止三天不能到田地里做农活,也不准外来人员到村子里或田地间窜来窜去,表示对神仙的尊重。

  这样的祭山活动不光是龙广开展,在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它已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犁头山

  在安龙县龙广镇的新场坝背后有一座大山,形似“犁头”(也称铧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人们称之为“犁头山”。提起这个犁头山,也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龙广四十八寨布依人家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好日子过得不亦乐孚。但在有一年,从进入秋天就一直没有下雨,一直干旱到次年的夏天,头年干旱庄稼减半收,次年又干旱难播种,眼看四月就结束了,还没有下雨的迹象,老百姓心急如焚,都在村口天天盼,时时盼,希望能早一点下一场大雨,把庄稼种下去,可老天爷就是不下雨,人们看着干旱度日如年。好不容易到了五月初五这天凌晨,老天爷下起了瓢泼大雨,一直下到天黑,各村寨四处都涨起了大水(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人们称这天涨水为涨“端阳水”)。当天老百姓无心在家过节,从早就赶着牛下田犁田、播种。由于农时已晚,家家户户都很忙,有的人家劳动力多牛少,就用锄头挖地,有的用人拖地(当牛使用),巴不得一下子全部耕种完毕。有的人家无牛、无农具(铧口),劳动力又少,平常年间都是与其他人家换工,相互轮流耕作,这年季节已晚,家家户户都得先忙完自家的,难以等待,急得直抓脚背(焦急万分之意)。就在五月初五这天晚上,天上仍然下着大雨,晚上天无光,无法犁田,人们都在家静静地听着下雨声,突然一声惊雷过后,人们偶尔听到有象犁田的声音,但由于是深夜,无法看到田里是否有动静。雨逐渐小下来,犁田声也时有时无,漫长的一夜即将过去,天将拂晓,雨已停,各村寨到处出现了鸡鸣狗叫声,老百姓们在天刚亮就赶着牛,扛着犁头准备继续犁田,可到了村口一看,所有的田坝都已被犁完,人们相互之间互相疑似,到各田块看原因,是谁在帮助咱们犁的田,可谁也说不清楚,等到天大亮时,人们到了坝中突然发现大田坝背后多了一座山,形状特别象犁头,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是老天爷在帮助咱们,给咱们犁的田呐。老人们说,可能是在给咱们犁田时未来得急收犁头就出现了鸡鸣狗叫声,就把犁头弃在这,变成了一座山,后来人们就称之为“犁头山”。从那年以后,龙广四十八寨布依人家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这就是龙广两座大山“佑子民”的传说。从此过后,龙广人杰地灵,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发展成为如今的全国千强镇。(胡连超)
统筹:刘禹涵
责编:杨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