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加工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
刺梨从“按吨卖”到“按克卖”
“既能按吨卖原料,又能按克卖健康。”9月15日,在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王欣颖手持刺梨原浆说。她身后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将刺梨鲜果转化为高附加值健康产品。
在贵州农业产业版图上,刺梨已从市井烟火中的天然饮品,蜕变为综合产值超百亿元、占全国九成以上份额的特色产业。
8月20日,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发射村开启2025年刺梨丰收季,这场与农民的“金色之约”正在黔贵大地铺展。然而,鲜果难储运、一年一季、口感酸涩等问题,曾让这颗“黄金果”困于深山。东方甄选品牌发言人冯晓栗坦言,刺梨“走出去”的突破,始于从“种果子”到“做产业”的战略升级。
2018年3月,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六盘水成立,刺梨产业迈入精深加工时代。原浆、气泡水、口服液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刺梨从山间野果蜕变为大健康产业的“新宠”。
“我们采用6小时科技锁鲜、NFC鲜榨等技术锁住96%的维生素C,用无菌罐装工艺杜绝污染。”细数各项刺梨生产体系技术转化成果,王欣颖坦言,通过创新加工技术和延伸产业链,刺梨实现了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价值跃升。
向内深耕,向外拓展。六盘水已培育9家刺梨加工企业,建成54条生产线,打造出全省最大的刺梨加工基地。同时,刺梨也凭借电商东风飞向更远的地方——去年首次入驻海外,建立线下实体展示店、跟随神舟十四号飞船遨游太空6个月,“贵农5号”种子已萌发新芽。
2024年4月,东方甄选平台上,刺梨原汁创下几日售罄的纪录;全年累计销售1570万瓶,相当于消化近1亿颗刺梨鲜果。“刺梨汁如今已成为我们最热销的自营产品之一。”冯晓栗口中的“黄金果”,乘上云端,从深山走向了万家。
从“药品”到“药食同源”再到“普通食品”,刺梨完成从农产品到工业品再到健康消费品的三级跳,“粗字号”向“精字号”的迈进,让刺梨“按克卖”的号角吹向高端市场。刺梨的价值,不再被重量定义。(记者 鲁媛)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