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绵阳:非遗活态传承守护民族文化根脉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05 16:47:28 来源:绵阳日报 作者: 张登军 点击: 评论:0

  9月2日一大早,党的二十大代表、羌绣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陈云珍走进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巴拿恰内的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永昌镇妇女胡蓉已经安静地坐在馆内的工作台边,干起了刺绣活。

  今年40岁的胡蓉有听力障碍,几年前参加了陈云珍组织的羌绣培训,在熟练掌握羌绣基本技能后,被陈云珍吸纳到体验馆上班,主要绣制各地的羌绣订单,也在陈云珍的鼓励下创作具有羌族特色的传统绣品。在这里,胡蓉每个月的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

  在对胡蓉进行局部细节的针法技巧指点后,陈云珍又匆匆地赶往曲山镇石椅村,为月底即将举行的羌绣培训班作准备。今年7月,她在石椅村租房成立了一个羌绣传习所,面向当地及周边群众开展羌绣技艺培训,几个月下来,参训的群众已有40余人。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作为羌绣传承人的陈云珍先后成立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伊珎羌绣公司,开办云珍羌绣生活馆,在北川的青片乡、陈家坝、曲山镇石椅村建立羌绣传习所,以阵地为支撑,通过“培训+体验”的方式,进行羌绣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在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绵阳范围核心区北川,类似陈云珍这样的个例还有不少。

  北川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先后在县内建立了22个传承培训及生产基地、4个草编体验基地、1个草编展示体验培训中心;北川羌族水磨漆代表性传承人朱红志,以“收徒授艺”的方式开展非遗传承……

  坚持以阵地建设为支撑,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推动非遗的活态保护传承,守护传统文化根脉,正是绵阳在非遗保护中的一大特色。

  非遗的根脉在农村、生命力也在农村。近年来绵阳积极探索以非遗特色村寨为引领、非遗工坊为骨干、非遗传习基地为辅助的阵地建设模式,引进非遗传承人入驻,对非遗技艺、作品进行常态展示,先后打造了平武走马羌寨、平通梅林、北川石椅村、北川青片正河村、游仙铁炉村、安州蝴蝶谷等非遗特色村寨。

  活态展示展演,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以阵地建设为支撑,通过活动、演出,推进非遗活态展示,让城乡群众随时能享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安州区秀水镇,四川评书传承人杨文军将家里改建为传习所,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四川评书;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绵阳市图书馆共建“绵阳市传统文化生活体验馆”,常态向市民开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天青苑川剧团在举行川剧坐唱的同时,长期深入全市各地开展送戏下乡,让传统戏剧丰富市民生活;北川民族艺术团常年活跃在乡镇、社区、羌寨,演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

  重塑乡愁技艺,提升文化自信。通过非遗活动的开展,营造传统文化氛围,鼓励非遗传承人扎根基层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与此同时,各级部门联手组织展赛、评选,提升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识别度、文化知名度,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截至2022年,全市10余位非遗传承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7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首届绵州工匠。

  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以非遗阵地为基础,密切特色非遗与民俗节庆活动的粘性,形成了王朗白马风情节、北川小寨子瓦尔纳泽情歌节、北川羌茶节、安州山歌会等特色非遗活动品牌。推动非遗与民俗、观光、研学等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全市打造了“李白文化之旅”“文昌文化之旅”“藏羌文化之旅”3条民俗旅游线路,建立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6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4个。2022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综合收入1.2亿元。

  (记者 张登军 )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