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丰台区举办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12-28 01:00:07 来源:丰台区人民政府 作者: 点击: 评论:0

 近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位于丰台区的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长城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北京考古学会共同承办。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区委书记王少峰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

  活动中,来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的六位研究人员分别就新宫遗址、琉璃河遗址、金中都遗址、北京长城考古、故宫造办处考古、“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发布。

  2023年恰逢金中都建都870周年,《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和《北京长城考古(一)》两部最新研究成果正式面向公众发布,琉璃河遗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新宫遗址、故宫造办处遗址、“样式雷”家族墓地分别就内涵价值阐释和最新考古发现进行了发布。随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徐良高、徐海峰、赵福生分别作了学术点评。

  “考古北京”是在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下,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打造的阐释北京考古成果,讲好北京考古故事的平台。2023年为首次发布活动,同时也是2023年“北京公众考古季”的收官之作。未来,“考古北京”将发挥北京市重要考古成果发布的功能,成为公众认识和理解“北京考古”的重要窗口之一。

  丰台最新考古成果

  新宫遗址

  新宫遗址位于丰台区南苑街道,遗址现存范围约45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遗迹单位800余处。该遗址主体年代相当于夏商时期,除了以双环壕、古河道、墓地为核心的聚落外,还发现有晚商、西周时期的墓葬、灰坑,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灰沟,辽金、明清时期的道路等遗迹。

  该遗址是京津冀地区首次发现的该时期功能、布局结构较为完整的遗址,其性质可能与祭祀有关。特别是发现同时期的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金器、铜器、玉器、骨器等大量的珍贵文物,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阶段历史文化面貌的空白,是一处体现多元一体文化融合现象的典范。既包含土著文化雪山三期、塔照类型、张营类型等多种文化元素,又受到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中原二里头、二里岗等文化元素的影响。

  该遗址发现的晚商、西周文化为厘清学界论证的围坊三期、张家园上层文化及燕文化在北京地区的存续与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中都城墙遗址

  北京870年的建都史始于金中都。金中都不仅开启了北京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都的辉煌历程,同时也是金朝历史上最为重要、历时最长的都城。2019—2020年对丰台区万泉寺、高楼村两处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整揭露了金中都外城墙、马面、护城河等防御体系。

  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发行的《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对本次考古工作成果的呈现。这是有关金中都城址的第一本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是《金中都考古》系列报告的第一本,着重回答了有关金中都城的几个问题,即金中都城是如何营建的、金中都外城是如何防御的、金中都城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有着怎样的城市特色和历史地位等。

  考古研究表明,金中都外城墙是在唐、辽时期地层上直接平地起建的,底部没有明显的基槽。但是在夯土墙体最下部有平整地层的夯土垫层,并且发现了用纯净黄沙土铺垫的痕迹。这一特征不同于同时期的辽上京与金上京,可能与当地土质较为致密黏重、金中都城修建的时间紧迫等因素有关。结合文献,金中都外城的营建时间主要集中在天德三年,也即公元1151年,史料中见有“诏广燕城”“广燕京城”“天德三年作新大邑,燕城之南广斥三里”等记载。综合史料与考古迹象的分析,初步认为外城的营建大约持续了五年的时间,直到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才完成。本次发现的金中都城墙基部宽24米,根据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结构比例,测算当时金中都外城墙高约16米,宏大巍峨。金中都城墙是土城墙,为了使其更加坚固,古人用夯头等工具对土墙进行逐层夯打,从而形成夯层和夯窝,本次考古发现的城墙夯层厚5—15厘米,夯窝直径2—13厘米,排列平整有序。

  此次考古发掘的马面遗迹是金中都考古的首次发现。马面又称墩台,是凸出于城墙墙体外的一种防御设施,可供三面攻敌,有效消除城墙防卫死角。本次发现的马面遗迹平面呈圆角梯形,外围有包砖沟。这一特征不同于北方地区辽金时期一般城址常见的半圆形结构,而是面宽较大,更利于城墙的作战与防守。

  护城河遗迹位于西城墙外17米,宽66米,与城墙、马面等共同构成了金中都城尤为强大的军事城防体系。在护城河岸边发现的石礌等遗物为当年的作战场景提供了想象空间,为研究金中都的对外御敌方式、军事发展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城高池阔”的防御特点,体现了随着火炮等作战技术的应用,城市防御半径的需求提高,中国古代城市防御理念正在由“城高池深”悄然发生改变。而金中都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防御理念转变的过渡阶段。

  整体看,金中都城是以北宋东京城为蓝本,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扩展而成的一座都城,大致呈外城、皇城和宫城相套的模式,以大安殿为核心,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分布,这是北京作为都城最早的一条中轴线。金中都城正处于从封闭式里坊向开放式街巷过渡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