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贵州:共生型食用菌人工培育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3 22:30:14 来源:中新网 作者:申逸恺 点击: 评论:0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9日电 (申逸恺)经过持续优化,2025年4月下旬松乳菇实现连续三年稳定产菇,出菇时间均早于纯野生环境。这一成果扭转学界对共生型食用菌不可人工培育的传统认知,为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开辟新路径。


图为2025年4月24日拍摄的铜仁学院校园内马尾松林下松乳菇试验区一角。

  该成果由铜仁学院教授杨红、博士谭廷鸿领衔的林药菌研究团队,经过7年持续攻关取得的重要突破。

  林药菌研究团队于2018年启动“林菌共生系统重建计划”,在校园内种植了数百株马尾松幼苗,开辟了人工马尾松林下松乳菇试验区。2021年5月,谭廷鸿指导学生将野外采集的松乳菇菌丝接种至校内马尾松林下,2022年5月实现首次出菇。经过持续优化,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三年稳定产菇,出菇时间均早于纯野生环境,且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间断出菇两季。

  培育松乳菇需要同步破解松树代谢节律、土壤微生物组成、菌根合成机制三大自然密码,相当于同时解开三把“基因锁”。


图为2025年4月24日松乳菇出菇情况。

  杨红说:“这项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建立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可持续模式,具有极高的产学研融合示范价值。”

  谭廷鸿介绍,据估算,在经济价值上,每亩马尾松试验林可年产松乳菇鲜菇约25千克,按近三年松乳菇鲜菇市场价均价60元每千克测算,每亩林地年增效益1500元。在生态价值上,林菌共生能显著改善林地环境和土壤结构,有效提升松林固碳能力,并维护物种多样性。

  目前,该团队正在谋划合作建立技术熟化和产业基地,着手构建“智慧菌林”数字平台,争取早些实现技术推广标准化。未来将在武陵片区推广菌林复合系统,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菌种保育等应用场景。(完)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