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红色文化  
黎平会议纪念馆: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社科普及“火”起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8-02 00:57:32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张才林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当红色故事从展柜走向云端,当历史记忆从场馆融入生活,黎平会议纪念馆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红色文化传承与社科普及的新篇章。近年来,该馆以“三个纪念馆”建设为抓手,让尘封的历史焕发新生,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


为幼儿园小朋友做讲解

  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现代展馆。黎平会议纪念馆深谙“内容为王、体验为桥”,通过天幕投屏、智慧导览等技术升级展陈,构建起沉浸式红色体验空间。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串联红色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12门现场教学课程,推出“订单式”讲解服务,让参观者在行走中感悟历史。近三年,场馆接待量突破56万人次,其中4.25万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愈发凸显。


为党员干部作现场教学

  脚步延伸,搭建“流动式”宣教平台。打破场馆边界,该馆组建“专家+讲解员+志愿者”宣讲队伍,将可移动展板、红色文艺节目、红色故事等打包成“社科普及移动包”,循着党史“七进”足迹走进校园、乡村、社区、军营。42场“流动课堂”覆盖6.35万人次,让革命故事从书本里“走出来”,在欢声笑语中浸润人心,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红色文化进军营

  云端聚力,创建“全天候”数字阵地。从文物数字化保护到“云参观”上线,从官网矩阵到短视频传播,黎平会议纪念馆让红色文化搭上“数字快车”。2023年以来,网络平台访问量超106万人次,52条红色故事短视频播放量破60万,“直播讲党史”“云端学精神”成为新风尚,真正实现红色文化“永不闭馆”。


现场教学网络直播

  如今,这座“没有围墙的纪念馆”,正以“红色文化+”的多元形态,在干部教育、文旅融合、社会发展中释放强劲动能。其创新实践被《贵州调研》《贵州改革》等平台推广,50余条相关报道登上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32万次的阅读量见证着红色文化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张才林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红色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