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6 11:10:0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常 理 点击: 评论:0

  近期,中央空管委印发专项措施,重点围绕健全低空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服务质效、夯实基础支撑能力、强化依法管空用空等方面,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我国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

 持续深化管理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接连打出,一批站位高、布局广、资源足的低空经济项目纷纷落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当前,低空经济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热点,更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空管自动化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建伟认为,此次中央空管委的专项措施是对近年来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旨在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智库专家刘振国称,中央空管委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以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为核心,是我国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转向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高空域利用效率、促进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空域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空域动态分类管理、简化审批流程,更契合低空飞行器高密度、高频次和多模式的运行特点,对于提升空域使用效率、培育应用场景意义重大。

  刘振国指出,下一步,可通过推动无人机实名认证、保险强制投保和“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等措施,加强对低空飞行器的监测能力,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飞行等高风险场景奠定基础。

  多方协同发力

  随着空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更多的低空飞行活动得以开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浙江嘉兴帛莱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航空器研发、生产、运营的链主企业。公司总经理万建雄介绍,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绿色航空器产业的背景下,公司在全国开展绿色飞行营地、垂直起降平台建设和运营,打造集飞行培训体验、空中游览、航空科普研学等活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运营场景,以及与当地经济活动结合紧密、服务文化旅游和工农业生产的低空经济运营场景。

  “低空经济作为‘蓝海’市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机遇。”恩力动力低空经济事业部高级总监曹永认为,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正形成“制造—运营—服务”的产业闭环。恩力动力联合头部飞行器制造商开展定向研发,突破高比能、高倍率、高安全的电池技术瓶颈。

  张建伟建议,应协同发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企业应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高精度定位、自主避障、冲突检测等技术瓶颈,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制定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并通过公私合营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发展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私人飞行等新业态,拓展有人机市场。

  实现有序发展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瓶颈和安全挑战等问题。特别是现有的管理理念、法规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管技术手段等与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安全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刘振国指出,低空经济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安全运营风险较大,空域适应尚需进一步精细化,空域经济价值未充分释放;二是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通信导航、发动机等核心装备,以及无人机电池、降噪等技术存在制约;三是产业化路径尚不明晰,可持续运营模式不清晰,导致产品化进度缓慢;四是面临规则标准与人才储备缺口。

  对此,他建议,应根据低空航空器“低慢小”特征,结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明确各方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职责任务,优化低空空域分类管控模式。强化空域协同化管理,简化相关流程手续,有效盘活低空空域资源。同时,打造低空综合立体交通网,培育和挖掘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场景,避免财政资金过度补贴和资本盲目投入。

  张建伟建议,可通过构建统一管理平台、加强技术攻关、完善基础设施和法规体系、培育市场模式以及强化产学研协同,推动低空经济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助力其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引擎。(记者 常 理)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